27.3 C
Hong Kong
星期三, 五月 15, 2024
Home Blog Page 3

為何鳥類要遷徙?迷鳥是什麼? 初秋觀賞候鳥最佳季節

為何鳥類要遷徙?迷鳥是什麼?初秋觀賞候鳥最佳季節

踏入10月中旬,又是大批候鳥周而復始地往南遷徙的季節。到底為什麼雀鳥會有季節性遷徙的習性?香港又為何成為牠們的中轉站或渡冬地?在初秋的香港,又可以在哪些地方偶遇這些候鳥?

鳥類遷徙是鳥類隨着季節變化進行、方向確定、有規律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有這些遷徙行為的鳥類稱為候鳥。縱使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但為了到食物供應穩定的地區,尋求更有利的生存條件,候鳥仍會本能地踏上這段既長途又充滿危機的旅程。

為了到食物供應穩定的地區尋求更有利的生存條件,候鳥每年都會本能地踏上遷徙旅程。(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為了到食物供應穩定的地區尋求更有利的生存條件,候鳥每年都會本能地踏上遷徙旅程。(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香港位處於東亞─澳大利亞遷飛路線內,是全球已知九條遷徙路線的其中一條。每年春秋二季,大量候鳥往南或北遷徙時,會途經香港,或以香港為其渡冬地,因此9月至5月都屬於香港最佳的觀鳥季節。香港曾記錄到的鳥類品種超過570種,相當於全中國野鳥數目的三分之一,當中以遷徙習性可分「留鳥」、「候鳥及季節性遷徙鳥」及「偶見鳥」。

留鳥一般是指那些全年在本土逗留及繁殖的鳥類,香港約有五分一的鳥類可被界定為留鳥,例如樹麻雀、鵲鴝、小白鷺及暗綠繡眼鳥(相思)等。至於「候鳥及季節性遷徙鳥」則分為「夏候鳥」及「過境遷徙鳥」,通常棲息於寒、溫帶的鳥類。在冬季來臨前,會向南方遷徙至亞熱帶或熱帶地區度冬,於翌年春暖時,又再飛返北方繁殖。在香港,夏候鳥如褐翅燕鷗、紅翅鳳頭鵑等,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牠們一般在香港繁殖,然後到南方過冬;過境遷徙鳥則會在春秋季於本港作短時間逗留,然後繼續向南/北的旅程,包括赤腹鷹、勺嘴鷸和紅尾伯勞等。

樹麻雀屬於香港的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樹麻雀屬於香港的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褐翅燕鷗屬於香港少數的夏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褐翅燕鷗屬於香港少數的夏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紅尾伯勞屬於過境遷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紅尾伯勞屬於過境遷徙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有些鳥類偶然到臨香港,但不會定期到訪,稱為偶見鳥,例如短耳鶚、翹鼻麻鴨和灰背燕尾,要有很大的運氣,才可在香港見到牠們。此外,還有一種「迷鳥」,是指鳥類遷徙期間迷失方向,偏離原來的路線或目的地。2016年,在鹿頸及米埔自然保護區先後出現兩隻白鶴,2019年及2021年在塱原分別發現的彩䴉及鐵爪鵐,都是難得一遇的迷鳥,引起觀鳥人士的高度關注。

翹鼻麻鴨屬於香港的偶見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翹鼻麻鴨屬於香港的偶見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彩䴉曾是香港難得一遇的迷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彩䴉曾是香港難得一遇的迷鳥。(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

常見於香港的候鳥包括黑臉琵鷺、黑尾塍鷸、普遍鸕鷀、針尾鴨及反嘴鷸。一些觀鳥熱點深受攝影發燒友歡迎,包括擁有濕地的米埔、尖鼻咀、南涌和鹿頸,分別有機會見到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度冬的鴨科及鷸科鳥類,以及在沙頭角海潮間帶覓食的鷺鳥。而大埔滘、大帽山、城門水塘及龍虎山等林地,則分別可見遷徙鳥如方尾鶲及海南藍仙鶲、紅尾伯勞及藍磯鶇、冬候鳥如灰背鶇及黃眉柳鶯。至於位於塱原及錦田的農地,便分別吸引到喜愛淡水濕地及開闊地方的鳥類如紅隼、灰頭麥雞和普通燕鴴等。

瀕危的黑臉琵鷺是香港常見的候鳥。(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瀕危的黑臉琵鷺是香港常見的候鳥。(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萬千候鳥遷徙的壯麗景象引人入勝,但其實在遷徙過程中危機重重。例如幼鳥因體力不繼在途中死亡、遇上突然的惡劣天氣致候鳥迷失方向、高塔燈塔以及人造光等,也會令候鳥容易碰撞或偏離航線導致死亡,甚至有人類為私利而射殺牠們。學懂保護和保育候鳥的棲息地,提高牠們的生存機會,是人類的責任,故觀鳥時需對牠們的滋擾程度減到最低,例如避免穿着鮮色衣服,野外走動時宜步履輕盈,也不能破壞棲息地及鳥巢,不應追逐鳥類,夜間也切勿以射燈照射鳥類,避免令牠們受驚。

觀鳥時需對牠們的滋擾程度減到最低,例如避免穿着鮮色衣服,野外走動時宜步履輕盈。(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觀鳥時需對牠們的滋擾程度減到最低,例如避免穿着鮮色衣服,野外走動時宜步履輕盈。(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Facebook專頁

如何選擇名錶抵押公司:一站式指南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金融需求,你可能會考慮將手中的名錶進行抵押以獲取必要的資金。這種供應資金的方式是完全合理且效率高的,但要確保找到一間可信賴且專業的抵押公司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介紹名貸匯

匯怡財務的服務
匯怡財務是香港一家知名的抵押借款公司,提供客戶一系列的服務,包括名錶抵押,黃金鑽石抵押、中小企無抵押貸款、特惠業主貸款、清數貸款、專業人士大額貸款等等。他們主要任務是為客戶在抵押及貸款過程中提供方便及快捷的服務,無需賣走現有資產就能解決資金問題。

如何操作?
他們的操作非常簡單,網站有清楚的步驟指導你如何進行名錶抵押。只需要透過Whatsapp與專業團隊聯繫,確認利率及條件,順利完成抵押過程。

為何選擇匯怡財務?
根據我們對匯怡財務的研究,這家公司的服務在行業中得到高度評價。他們有專業的評估團隊,能夠確保你的名錶被公正地評估,得到公平的價格。

同時,他們的服務處理迅速,讓你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所需的資金,解決燃眉之急。

無論你選擇哪家公司,都應做好足夠的研究,並在簽訂任何協議之前仔細閱讀條款。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有任何疑問,應該立即尋求專業的財務建議。

我們希望這篇文章對你選擇抵押公司有所幫助,祝你在這個過程中一切順利!

颱風是如何誕生? 旋風、颶風來自不同海域 「風眼」天氣反而最好

颱風是如何誕生?旋風、颶風來自不同海域 「風眼」天氣反而最好

 

 

每逢夏季至秋季,都經常有颱風襲港,令大家被迫取消戶外活動,甚至要停工停課。到底威力可大可小的颱風,是如何「出世」的?

颱風是一股強烈的熱帶氣旋,以結構上來說,熱帶氣旋是一個由雲、風和雷暴組成的巨型旋轉系統。如果溫度夠高,令大量海水被蒸發到空中,便有利颱風之形成。簡單來說,颱風的形成可分為四個階段,包括「積雨雲」、「熱帶低氣壓」、「熱帶氣旋」及「循環作用」。

夏季炎熱,在熱帶的海洋上,猛烈的太陽直接照射海洋,當氣溫高達攝氏26度或以上時,令大量海水蒸發成水蒸氣,並在空中凝結成積雨雲。水蒸氣凝結時會釋放熱能,稱為「潛熱」,空氣的溫度進一步上升,空氣受熱便會持續膨脹,密度減少而氣壓下降,形成「熱帶低氣壓」。四周較涼的空氣開始急促流向低壓中心,形成對流系統。

受地球自轉的偏向力影響,對流系統會以旋轉方式流動,變成一股熱帶氣旋。氣旋在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則以順時針方向流動。當空氣流向低壓中心時,同時令海水翻騰,儲存於海水內的熱釋放出來,提供熱能,令更多空氣膨脹上升,氣壓則下降,熱帶氣旋愈來愈強大,逐漸形成颱風。

香港天文台曾以短片形式介紹熱帶氣旋之形成。(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YouTube片段截圖)
香港天文台曾以短片形式介紹熱帶氣旋之形成。(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YouTube片段截圖

熱帶氣旋主要在緯度10度至20度的熱帶海域範圍內形成,途經的地區地形和天氣,會影響前進的方向。當「颱風登陸」,即由海洋抵達陸地時,由於海水供應的潛熱量減少,加上與地面摩擦,颱風的強度會逐漸減弱,最終消散。

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會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途經的地區地形、或與附近另一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等。(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會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途經的地區地形、或與附近另一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等。(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我們常聽到香港天文台報道風暴消息時,有「風眼」、「螺旋雨帶」的名詞,其實是颱風結構的一部分。根據熱帶氣旋的雲系,可把一個成熟的颱風略分為三個區域,即風眼(eye)、眼壁(eye wall)及螺旋雨帶(spiral rain bands)等。風眼是颱風中心一個圓形區域,直徑由10公里至200公里不等,風眼內是整個颱風內氣壓最低而溫度最高的地方,風勢相對輕微,雨勢不算大,甚至沒有下雨。

飛行服務隊9月初出動定翼機探測颱風「蘇拉」的風眼。(圖片來源:保安局Facebook專頁圖片)
飛行服務隊9月初出動定翼機探測颱風「蘇拉」的風眼。(圖片來源:保安局Facebook專頁圖片

至於眼壁是圓環形的厚雲,包圍着風眼,由於風眼內是下沉的空氣,與眼壁的上升氣流有很強的對流,故眼壁是整個颱風內風力最強的地方,會有很強的降雨。而熱帶氣旋風眼以外的其他對流,一般都集中在一條窄長的雨帶,像螺旋一樣捲進熱帶氣旋中心,是繞着熱帶氣旋中心運動的雨雲和雷暴。2023年9月初在福建省登陸的颱風海葵,其殘餘環流以螺旋形式橫過香港,因而造成持續暴雨。

熱帶氣旋的雲系,可清楚見到颱風的三個區域。(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熱帶氣旋的雲系,可清楚見到颱風的三個區域。(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網頁

依照世界氣象組織的建議,熱帶氣旋是根據接近風暴中心之最高持續風力加以分類。香港採用的分類定義,是以接近風暴中心之10分鐘最高平均風力,分為「熱帶低氣壓」(41-62km/h)、「熱帶風暴」(63-87km/h)、「強烈熱帶風暴」(88-117km/h)、「颱風」(118-149km/h)、「強颱風」(150-184km/h)以及「超強颱風」(185km/h以上)。

事實上,在不同海域會以不同名字稱呼熱帶氣旋,發源於西北太平洋的被稱為「颱風」(Typhoon),5月至10月間最為常見;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出世」的叫「旋風」(Cyclone),11月至4月都是旋風季節;至於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中部和東北太平洋的被稱為「颶風」(Hurricane),6月至11月是颶風吹襲的「旺季」。

由於颱風吹襲時會造成人身安全威脅及經濟損失,因此颱風和地理因素,與人口的分布息息相關。《香港志:自然‧建置與地區概況  人口》中提到,香港地形以山巒深谷為主,平地集中在沿岸區域,今新界北部和西北部也有沖積平原,吹襲香港的颱風主要來自東面和南面,故在先秦至清代時期,香港的發展基本上由北而南,亦較多人口於西面能避風的平原和河谷聚居。

 

公務員借爆貸款,適合二線清數嗎?

公務員借爆貸款,適合二線清數嗎?

當香港的公務員面臨多個貸款的壓力時,他們可能採取二線清數服務,以整合他們的負債。二線清數即是透過獲取一筆新的貸款,來清償各項原有的負債。但是,這是否對公務員適合,需要仔細考慮多個因素。

公務員貸款和二線清數的關係

香港的公務員享有一些專屬的貸款服務。在一些情況下,這些貸款的利息率可能比正常的市場利率要低一些。但是,如果公務員借了過多的貸款,無論其利息如何,負擔可能都會變得沉重。因此,他們可能會考慮二線清數以管理這些債務。

適合二線清數嗎?

二線清數的目的是為了把多個高利息的負債,轉化為一個單一、較低利息的債務。這種安排理論上看似有助減輕負擔,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或能夠從中受益。

公務員貸款之間已經陷入困境,二線清數可能是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但仍需注意,公務員也必須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以確定這是否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新的貸款條件不比原來的貸款條件好,那麼二線清數可能並不適合。

結語

總的來說,二線清數可能有助於公務員處理借貸過多的問題,但前提是新的貸款條件必須比原來的貸款條件更加有利。因此,公務員在考慮這項決定時,需端詳其營收、貸款利息和自身的負債狀況等複雜因素。

 

香港命名颱風愛用疊字 「珊珊」致敬風之后李麗珊 男性風名何時開始有?

香港命名颱風愛用疊字「珊珊」致敬風之后李麗珊   男性風名何時開始有?

香港天文台今年趁成立140周年,舉辦「熱帶氣旋名字徵集活動」,希望選出更多合適及具香港特色的名字,擴大熱帶氣旋名字的「候補名單」。究竟颱風的名字由誰來決定?為何早年的颱風多為女性名字?

原來為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命名,是成立於1968年的颱風委員會的工作之一。颱風委員會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及世界氣象組織轄下組織,現時共有14個成員,分別為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及美國,其中香港更是創始成員之一。

有沒有留意到,早年大部分颱風的名字,清一色是女性名字?例如《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中提到,1962年的颱風溫黛造成130人死亡,53人失蹤,46,000人無家可歸。1971年8月颱風露絲襲港,毀壞民房兩萬多間,造成120多人死亡等等。原來因為在1952年開始,香港採用駐關島美軍制定的熱帶氣旋名單,全是女性名字,而香港第一個有記錄的「風姐」,就是1952年「諾娜」(Nona)。

早年大部分颱風的名字都是女性名字,例如1962年的颱風溫黛。(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出版有限公司提供)
早年大部分颱風的名字都是女性名字,例如1962年的颱風溫黛。(圖片來源:南華早報出版有限公司提供)

1970年代開始,性別平權意識抬頭,颱風名字開始男女各佔一半,1999年颱風約克襲港,便是其中一個較有印象的男性風名。1997年,颱風委員會接納提議,通過了14個國家和地區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風名,每個地方提供10個名字,輪着使用,並於2000年正式運作。當中包括中國香港提供的10個名字──「鴛鴦」、「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及「榕樹」。颱風「珊珊」正是向香港首位港隊奧運金牌得主、前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致敬,並分別於2000年、2006年、2013年及2018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使用過。

颱風「珊珊」正是向香港首位港隊奧運金牌得主、前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致敬。(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颱風「珊珊」正是向香港首位港隊奧運金牌得主、前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致敬。(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05年,香港天文台曾舉辦全港市民參與命名的比賽,「太極」及「木棉」高票當選,但兩者均因為英文名稱被颱風委員會否決,因為「木棉」的英文是Kapok,但在某些國家原來意指性器官。最後香港以「白海豚」和「獅子山」兩個後備名字補上。澳門曾提議以「葡撻」作颱風名字,但據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透露,當年認為若新聞報道讀出「葡撻襲港太搞笑」而投下反對票。其實14個亞太區國家或地區所提供的名字五花八門,例如日本喜以星座命名(天兔、天鴿是星座名稱);泰國多用神祇命名(派比安是雨神、米克拉是海洋和閃電女神);香港則愛用疊字(珊珊、玲玲、婷婷、妍妍),但婷婷後來改為獅子山,妍妍則被白海豚取代。

木棉無緣當選成為颱風名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木棉無緣當選成為颱風名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澳門曾提議以「葡撻」作颱風名字,但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透露,當年認為若新聞報道讀出「葡撻襲港太搞笑」而投下反對票。(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facebook專頁)
澳門曾提議以「葡撻」作颱風名字,但前天文台台長岑智明透露,當年認為若新聞報道讀出「葡撻襲港太搞笑」而投下反對票。(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Facebook專頁

可是,如果颱風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名字便會被除名。例如2018年的超強颱風「山竹」,因為破壞力巨大,在2019年的颱風委員會會議上被除名,除名後需提供新名字作替補。經常受颱風吹襲的菲律賓常常「中招」,在2020年代的5個被改名的熱帶氣旋中,有4個名字就是被菲律賓「踢走」。

掌故專家鄭寶鴻導賞百年「叮叮」 談消失的拖卡、撬路員及頭等車

掌故專家鄭寶鴻導賞百年「叮叮」談消失的拖卡、撬路員及頭等車

「叮叮……叮叮……」電車行駛時發出「叮叮」聲,提醒行人不要靠近,港島區獨有的「叮叮」聲每天此起彼落,陪伴香港人走過百年歲月。香港電車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其間經歷過車廂設計及系統改革、票價加減等,也見證香港城市發展。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也瞭如指掌,並著有《香江道貌:香港的早期電車路風光》一書。電車撬路員負責什麼工作?拖卡是什麼?石塘咀站下車的多數是什麼人?這位香港歷史「活字典」將為讀者一一解答。

「叮叮」是港島區馬路獨有的聲音。
「叮叮」是港島區馬路獨有的聲音。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瞭如指掌。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瞭如指掌。
電車行駛時發出的「叮叮」聲,是透過車廂內的腳踏操控。
電車行駛時發出的「叮叮」聲,是透過車廂內的腳踏操控。

鄭寶鴻透露,早於1881年,已有外商提議在平路上興建電車,「可惜最後沒有建成,反而興建了登山的電車,就是山頂纜車。」到了1901年,英國通過於香港島興辦以電力推動的電車系統,並於1910年正式命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名稱沿用至今;1904年,首批在英國製造的26輛單層式電車運抵香港工場裝嵌,並於同年7月30日舉行啟用儀式,當天早上,時任公務局局長夫人鍾斯太太駕駛着首輛電車,由電車車廠出發,駛至軍器廠街,她的兒子則沿途不斷敲鐘,車上為嘉賓舉行了雞尾酒會,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首批電車正式投入服務。

不過,在營運初期,行人對電車及路軌非常陌生,不理解電車只能依軌行走,常因為好奇而聚集在車站,更會無故走上車,對乘客造成滋擾。鄭寶鴻笑言,由於電車當時是陸路唯一非人手操作的交通工具,大眾一度以為它是「怪物」,亦有苦力故意利用鋼軌推貨借力,阻礙電車行駛。直至1911年,政府立例禁止非法擅用電車路,這些事件才逐漸減少。到了1941年底,香港進入日佔時期,由於供電不穩定,令電車經常停駛。鄭寶鴻形容,當時「維持服務的只有十部八部」,甚至僅一至兩輛電車仍可行駛,至和平後一段時期,才完全恢復正常。

約1905年位於七姊妹區的筲箕灣道(現時的英皇道),中間為單線的電車軌,由於班次稀疏,居民常在車軌上行走。(鄭寶鴻提供圖片)
約1905年位於七姊妹區的筲箕灣道(現時的英皇道),中間為單線的電車軌,由於班次稀疏,居民常在車軌上行走。(鄭寶鴻提供圖片)

起初的電車有等級制,26輛電車中,有10輛為頭等電車,其餘16輛為三等電車,電車原擬劃分為三等。後來只設頭等和三等,當時頭等車資1毫,可載客32人;三等則收費5仙,可容納48人;後來也發展出一個車廂內有兩種等級。鄭寶鴻憶述,「全部頭等的,被稱為『西人車』;只有華人乘坐的,叫『三等車』或『工人車』;還有些前面三行是頭等,後面六行是三等,那種叫『混合車』。」直至1972年,電車公司才取消車廂的等級制度。

電車經歷逾百年變遷,車款不斷推陳出新,由第一代發展至今的第七代。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後來頂層加設帆布帳篷,到了1920年代,開始有密封的電車」。經歷日佔時期後,電車公司重新設計及改良車身,這款第五代電車又被稱為「戰後型電車」。踏入1980年代,電車公司再把部分電車翻新,有多項設計改動,例如上下推拉的玻璃窗不設木框、上層木造藤椅改為紅色玻璃纖維座椅等;至2011年,以交流電摩打取代直流電摩打的第七代環保電車投入服務。《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記載,2016年1月24日,香港電車首輛觀光電車投入服務,同年6月6日,本港首架冷氣電車88號投入試驗服務。截至現時,全港只有一架冷氣載客電車。

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
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
電車公司推陳出新,近年更推出派對電車供租用舉辦活動。(圖片來源:香港電車Facebook)
電車公司推陳出新,近年更推出派對電車供租用舉辦活動。(圖片來源:香港電車Facebook

作為長期乘客的鄭寶鴻,坦言歷年來電車的票價調整不大,算是價錢相宜的公共交通工具,「早年的頭等車費是1毫,三等票價則3仙,但普羅市民只有約5元月薪,所以一程電車車費幾乎是全日的工資」。他形容票價會隨着巴士收費調整,「因為需要與巴士公司競爭,和平後的頭等票價2毫,三等1毫,這個票價一直維持到1972年左右。」後來電車不再使用車票,改為投幣制,「我記得巴士是在1969年開始轉投幣制,電車在一至兩年後亦隨之改變,到了1976年後,巴士和電車都再沒有售賣車票了。」改行投幣制後,連帶車票收集員的工作崗位也消失,「車票收集員要為車票打洞,確保它不能被重覆使用,但到了1976年後,這個情景已不復見。」

電車曾經使用售票制。(鄭寶鴻提供圖片)
電車曾經使用售票制。(鄭寶鴻提供圖片)

在1960年代,為了應付香港人口急增對交通的需求,電車公司一度引入了十數輛單層拖卡,在繁忙時間使用。這些拖卡附設在雙層電車車尾,鄭寶鴻也曾試過乘坐,「當時是頭等收費的,但很嘈吵,而且當電車在十字路口轉彎時,『尾巴』太長,導致阻塞交通,在1980年代便取消了,行車也暢順了不少。」

約1970年近租庇利街的德輔道中。在第一茶樓門前有一輪附設拖卡的電車。(鄭寶鴻提供圖片)
約1970年近租庇利街的德輔道中。在第一茶樓門前有一輪附設拖卡的電車。(鄭寶鴻提供圖片)

電車現時使用電子感應裝置控制轉軌,但原來早於1992年前,電車選擇行車方向及轉軌依賴人手控制,曾派駐專門負責操控轉轍器和架空電纜的「撬路員」。鄭寶鴻舉例指,從前在軒尼詩道轉入波斯富街的路口,有電車員工會坐在電燈柱旁的木箱上,適時調整路軌,讓電車可以轉入跑馬地方向。撬路員的工作殊不簡單,由於電車班次頻密,他們需要聚精會神在馬路邊留意行駛狀況,以防出錯。後來電車公司改用電子轉軌系統,也再不需要撬路員操作軌道方向了。

有退休電車「撬路員」曾受訪,憶述當年的工作點滴。(圖片來源:《新報人》)
有退休電車「撬路員」曾受訪,憶述當年的工作點滴。(圖片來源:《新報人》)

鄭寶鴻憶述,雖然電車的行駛路線改動不大,但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後來因為大幅度填海,加上兩旁不斷興建新的建築物,令現時乘搭電車時,不容易見到海。「1880年,石塘咀仍是一個花崗岩石礦場,採礦後剩下凹陷的洞,而且石塘咀的地形像一個突出的嘴,所以被命名為『石塘咀』。」1903年,政府強制將近上環一帶的妓院搬到石塘咀,形成了「塘西風月」,「很多公子哥兒,晚上會搭電車來到石塘咀站下車,就是到這些紙醉金迷的場所夜夜笙歌了。」

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圖為約1920年七姊妹區附近的泳灘,旁邊的筲箕灣道(現時為英皇道)可見許多電車使用的電線桿。(鄭寶鴻提供圖片)
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圖為約1920年七姊妹區附近的泳灘,旁邊的筲箕灣道(現時為英皇道)可見許多電車使用的電線桿。(鄭寶鴻提供圖片)
1919年位於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的屈地街電車總站,左邊可見兩輛木篷頂的雙層電車。圖中從左至右的建築物為陶園酒家、香江酒樓及兩間名為歡得和賽花的頂級妓寨,屬於「塘西風月」地帶。(鄭寶鴻提供圖片)
1919年位於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的屈地街電車總站,左邊可見兩輛木篷頂的雙層電車。圖中從左至右的建築物為陶園酒家、香江酒樓及兩間名為歡得和賽花的頂級妓寨,屬於「塘西風月」地帶。(鄭寶鴻提供圖片)

 

 

 

香港原生物種陷瀕危 郭秀雲籲向下一代宣揚保育訊息

香港原生物種陷瀕危 郭秀雲籲向下一代宣揚保育訊息

香港雖有「石屎森林」之稱,但由於位於熱帶及溫帶之間,蘊藏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自小熱愛大自然及動物的前藝人郭秀雲(Sharon),先後創辦了「海峰環保教育」及「香港鸚鵡救援」組織,是香港著名的海洋及動物保育人士,這次她獲得信德集團西寶城邀請,在一個本地野外生態學堂借出鸚鵡,供市民近距離接觸,希望向大眾推廣保育自然的重要性。

自小熱愛大自然及動物的前藝人郭秀雲獲得信德集團西寶城邀請,在一個本地野外生態學堂借出鸚鵡,供市民近距離接觸。
自小熱愛大自然及動物的前藝人郭秀雲獲得信德集團西寶城邀請,在一個本地野外生態學堂借出鸚鵡,供市民近距離接觸。

「很高興看到市民關注本地自然生態,香港地方雖小,但有百分之七十是郊野土地,為不少野生動物帶來棲身之所。」郭秀雲小時候住在海洋公園附近的壽山村道,加上受父親在海洋公園工作的影響,自小與動物一起成長,培養她對大自然及動物的興趣。

近月西寶城將野外生態帶到室內,在UG中庭及2樓Kiosk A位置,引入50款常見野生動植物,包括8款由漁農自然護理署借出的動物標本。市民即日起至9月3日,於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到訪,更有機會與5種野生動物接觸,包括豹紋守宮、毛蛛、鬆獅、大紅尾蚺及由郭秀雲借出的鸚鵡。場內採用環保物料搭建出野外景色,逾七成物料可循環再用,貫徹保護自然環境生態的訊息,部分展覽用品更會捐贈予「海峰環保教育」及「香港鸚鵡救援」作教育用途,推動可持續發展。

野外生態學堂還有一些仿真野生動物模型。
野外生態學堂還有一些仿真野生動物模型。
野外生態學堂還有一些仿真野生動物模型。
野外生態學堂還有一些仿真野生動物模型。
到訪野外生態學堂人士有機會與不同野生動物接觸,包括守宮。(西寶城提供圖片)
到訪野外生態學堂人士有機會與不同野生動物接觸,包括守宮。(西寶城提供圖片)

郭秀雲坦言,在這次活動中,她最欣賞的部分是蝴蝶標本,「香港人有時不懂得珍惜昆蟲,其實本地的昆蟲非常漂亮,全世界很多專家特意飛來香港如山頂、飛鵝山等作實地考察,我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成員,不時會跟這些專家交流」。現時香港的蝴蝶名錄有245個品種,本港亦至少有6個品種的植物由蝴蝶授粉,除了觀賞性,蝴蝶對大自然和人類而言均有重要價值,她認為大眾今次能在商場看到這些蝴蝶標本,實屬難得機會。

漁農自然護理署向主辦單位借出多款蝴蝶標本展出。
漁農自然護理署向主辦單位借出多款蝴蝶標本展出。

認識野生動物,原來有時可救人一命。郭秀雲指,行夜山的時候,經常見到昆蟲、蝴蝶和蛇出沒,「香港有九種毒蛇,如果及早對牠們有基本認識,萬一不幸被咬中,可立即向醫生指出是哪一種毒蛇,有助及時找到相應的血清解毒」。

郭秀雲指,香港有九種毒蛇,如果及早對牠們有基本認識,萬一不幸被咬中,可立即向醫生指出是哪一種毒蛇,有助及時找到相應的血清素解毒。(圖片來源:Hong Kong Snake ID網頁)
郭秀雲指,香港有九種毒蛇,如果及早對牠們有基本認識,萬一不幸被咬中,可立即向醫生指出是哪一種毒蛇,有助及時找到相應的血清素解毒。(圖片來源:Hong Kong Snake ID網頁

此外,香港也有一些野生動物屬於瀕危品種,值得大眾認識。郭秀雲指,現時全球八種穿山甲都被列為一級保護對象,香港時有中華穿山甲出沒,認為呼籲大眾不能買賣牠們是極度重要的教育。

現時全球八種穿山甲都被列為一級保護對象,包括不時在香港出沒的中華穿山甲。(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現時全球八種穿山甲都被列為一級保護對象,包括不時在香港出沒的中華穿山甲。(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郭秀雲飼養鸚鵡多年,對牠們寵愛有加,其中一隻是在訪問中現身的小葵花鳳頭鸚鵡Winnie,牠們的原居地在印尼,但由於原生樹林被開墾得滿目瘡痍,摧毀了牠們的生存空間,於2012年已被列入為「極度瀕危」物種。小葵花鳳頭鸚鵡在香港出現,是由於在殖民地政府年代,上流社會已有飼養鸚鵡的風氣,後來因被放生,流落在樹林並定居下來。雖然在2005年,小葵花鳳頭鸚鵡已被納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1內,即禁止任何相關貿易,但今時今日的販賣活動依然活躍。郭秀雲透露,自己早於30年前已參與瀕危動物保護工作,但在香港幾乎每日都接報有鸚鵡走失或被棄養的消息,「如果我們不去關注,很多物種在短時間內便會消失。」

郭秀雲飼養鸚鵡多年,對牠們寵愛有加,左為小葵花鳳頭鸚鵡Winnie,右為金剛鸚鵡麥飛。
郭秀雲飼養鸚鵡多年,對牠們寵愛有加,左為小葵花鳳頭鸚鵡Winnie,右為金剛鸚鵡麥飛。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中記載,至2016年,香港錄有超過540種鳥類、57種陸棲哺乳動物、24種兩棲動物、86種爬行動物、236種蝴蝶和124種蜻蜓。其中有多種特有的陸上生物品種,例如盧氏小樹蛙、香港雙足蜥、賽芳閩春蜓和香港纖春蜓等。郭秀雲表示,有部分的獴及龜的品種屬本地原生物種,「例如食蟹獴、金錢龜、大頭龜都是原生物種,同樣屬於瀕危;很多人不認識大頭龜,牠四肢發達,能在岩石和樹上攀爬,嘴部又尖又硬,是雜食性動物」,更有趣的是,原來這個原生物種,是少數不會「縮頭」的龜隻!近年香港的大頭龜深受各國龜類專家的關注,因為香港是牠們全球少數分布之地,有部分目前在嘉道理農場自然保護區內生活。郭秀雲補充指,黑臉琵鷺雖然不是本地原生物種,但每次遷徙時都會經過香港,牠們群起飛翔的壯麗畫面,也成為香港標誌的風景之一。

食蟹獴是體型較大的獴類,連頭部體長約36至60厘米,屬日行性動物,在香港並不常見,分布範圍限於北區。(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食蟹獴是體型較大的獴類,連頭部體長約36至60厘米,屬日行性動物,在香港並不常見,分布範圍限於北區。(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大頭龜四肢發達,能在岩石及樹上攀爬獵食,牠也是少數不能「縮頭」的龜類。(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Facebook專頁)
大頭龜四肢發達,能在岩石及樹上攀爬獵食,牠也是少數不能「縮頭」的龜類。(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Facebook專頁

郭秀雲身體力行保育大自然,早年她已參與打擊象牙貿易及提倡不要食用魚翅,又修讀了不少野生救援及基本獸醫課程,她希望各界盡力向年輕一代推廣保育訊息,「即使父母未必喜愛動物和大自然,也應該讓子女有基本的認識」。現時有不少動植物已陷瀕危警界線,令人憂慮牠們會走上絕種之路,她呼籲大眾保育刻不容緩,「我希望大家的子孫仍有機會見到這些可貴的動植物」。

郭秀雲身體力行保育自然生態,致力提醒大眾不要食用魚翅。(圖片來源:海峰環保教育Facebook專頁)
郭秀雲身體力行保育自然生態,致力提醒大眾不要食用魚翅。(圖片來源:海峰環保教育Facebook專頁

 

 

全港體形最大蝴蝶 少數受香港法例保護的昆蟲

「美麗香港」標誌金裳鳳蝶小百科 全港體形最大蝴蝶 少數受香港法例保護的昆蟲

香港位於南中國大陸沿岸,氣候溫暖及雨水充足,孕育豐富的動植物種類。當中蝴蝶具有獨特的生態及觀賞價值,與植物的關係也很密切。現時香港的蝴蝶名錄有245個品種,部分屬於「罕見」或「非常罕見」類別,要保育牠們,必須先了解和掌握其生命週期等資料。金裳鳳蝶(Golden Birdwing)是香港體形最大的蝴蝶,也是香港地方志中心「美麗香港」的標誌,趁着全國生態日即將到來,大眾可到訪香港有金裳鳳蝶出沒的生境,看看能否「偶遇」本地其中一種最美麗的蝴蝶。

金裳鳳蝶(Golden Birdwing)是香港體形最大的蝴蝶。(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金裳鳳蝶(Golden Birdwing)是香港體形最大的蝴蝶。(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地方志中心「美麗香港」的標誌設計,是受金裳鳳蝶啟發而來。
香港地方志中心「美麗香港」的標誌設計,是受金裳鳳蝶啟發而來。

金裳鳳蝶屬於鳳蝶科裳鳳蝶屬,身長約9至16厘米,是本港體形最大的蝴蝶,遠看像一隻小型雀鳥,其英文名字Birdwing亦由此以來。牠們頭胸有少部分紅色,前翅以黑色為主,後翅有金黃色及黑色翅脈,顏色鮮艷奪目。雄性的後翅沒有斑點,雌性的後翅則有一列黑色的三角形斑點。金裳鳳蝶喜歡在低地的次生林上空盤旋,棲息地包括樹林和市區。金裳鳳蝶在香港還有一個近親「裳鳳蝶」,兩者長得非常相似,差別只在於後翅的黑斑數量,以金裳鳳蝶更為罕見。對於觀蝶新手來說,要靠這些微差別來分辨牠們,實在是不容易的任務。

雄性金裳鳳蝶的後翅沒有斑點。(圖片來源:香港鱗翅目學會)
雄性金裳鳳蝶的後翅沒有斑點。(圖片來源:香港鱗翅目學會
雌性金裳鳳蝶的後翅則有一列黑色的三角形斑點。(圖片來源:香港鱗翅目學會)
雌性金裳鳳蝶的後翅則有一列黑色的三角形斑點。(圖片來源:香港鱗翅目學會

金裳鳳蝶的毛蟲非常挑食,只吃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 tagala)的葉子和嫩芽。牠們的毛蟲體型同樣偌大,身上長着亮橙色和黑色鬃毛,向捕食者發出有毒性的訊號,而這種毒性正是由含有致癌的馬兜鈴酸的葉子所得來。幼蟲時期的金裳鳳蝶長有肉刺,較成熟的幼蟲,顏色會由黑色轉成棕色,預備吐絲結成蛹,蛹期約21日。毛蟲受驚時亦會伸出一個蛇舌狀的結構,散發出難聞的氣咪,把攻擊牠們的敵人嚇跑,保護自己。

金裳鳳蝶的毛蟲非常挑食,只吃印度馬兜鈴的葉子和嫩芽。(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金裳鳳蝶的毛蟲非常挑食,只吃印度馬兜鈴的葉子和嫩芽。(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金裳鳳蝶的毛蟲體型同樣偌大,身上長着亮橙色和黑色鬃毛,向捕食者發出有毒性的訊號。(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金裳鳳蝶的毛蟲體型同樣偌大,身上長着亮橙色和黑色鬃毛,向捕食者發出有毒性的訊號。(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由於裳鳳蝶及金裳鳳蝶顏色艷麗,引來不法之徒捕捉牟利,加上毛蟲只寄主在印度馬兜鈴上,惟這種植物在香港的分布範圍很狹窄,限制金裳鳳蝶的生存空間。金裳鳳蝶及裳鳳蝶同樣受到國際的貿易公約及香港的法例保護,禁止捕捉、買賣和限制標本出口,連其幼蟲寄主植物印度馬兜鈴亦受《林務規則》保護,是香港唯一受法例保護的兩種昆蟲。

想在香港尋找金裳鳳蝶的蹤跡,便要配合時地條件。根據綠色力量在2019年的「節氣觀蝶調查」中,統計出過去14年的數據,發現金裳鳳蝶在「夏至」的平均觀察數量屬全年最高峰。專家解釋指,金裳鳳蝶的成蟲活躍月份一般由4月到10月,由於蝴蝶為變溫動物,而金裳鳳蝶體型較大,溫度需達到某一水平才活躍,所以在盛夏時節會較易觀察到。

金裳鳳蝶的成蟲活躍月份一般由4月到10月,牠們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B仔自然教室Facebook專頁)
金裳鳳蝶的成蟲活躍月份一般由4月到10月,牠們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保護。(圖片來源:漁農自然護理署B仔自然教室Facebook專頁

綠色力量另在2017至2018年度進行蝴蝶普查,記錄到屬於「罕見」金裳鳳蝶出沒於䃟頭、白沙澳及荔枝莊、大欖郊野公園(錦田部分)。此外,香港海洋公園的蝴蝶友善花園亦致力保護蝴蝶的生存環境,吸引金裳鳳蝶偶爾來訪。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也有園藝家在園內的森林恢復地種植印度馬兜鈴,為挑食的金裳鳳蝶毛蟲提供食物來源,該園的植物學家也成功引誘雌性蝴蝶在寄主植物上產卵,有望見到金裳鳳蝶種群的增長。金裳鳳蝶屬於大埔鳳園的其中一種「明星蝴蝶」,在保育區內亦不難遇上牠們。

香港海洋公園的蝴蝶友善花園亦致力保護蝴蝶的生存環境,吸引金裳鳳蝶偶爾來訪。(圖片來源: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的蝴蝶友善花園亦致力保護蝴蝶的生存環境,吸引金裳鳳蝶偶爾來訪。(圖片來源:香港海洋公園
金裳鳳蝶屬於大埔鳳園的其中一種「明星蝴蝶」,在保育區內亦不難遇上牠們。(圖片來源:鳳園蝴蝶保育區facebook專頁)
金裳鳳蝶屬於大埔鳳園的其中一種「明星蝴蝶」,在保育區內亦不難遇上牠們。(圖片來源:鳳園蝴蝶保育區Facebook專頁

國家今年起將8月15日定為全國生態日,為了吸引市民及遊客認識香港美麗的自然生態,特區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當日推出連串活動響應【按此了解更多】,包括免費開放香港濕地公園、在八個郊野公園內的郊遊熱點提供導賞服務,至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環保協進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綠色力量、長春社、香港觀鳥會、香港濕地保育協會及香港海洋公園,也分別提供免費生態導賞、工作坊及派發紀念品等,是熱愛大自然及觀蝶人士不容錯過的活動。

為響應最新設立的全國生態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將於8月15日提供免費入場及推出多項免費活動,包括蝴蝶生態導賞。(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為響應最新設立的全國生態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將於8月15日提供免費入場及推出多項免費活動,包括蝴蝶生態導賞。(圖片來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公務員貸款之首選——金帆信貸

在尋找公務員貸款途徑時,擁有眾多選擇。然而,不所有選擇都能夠提供同樣的利益和優勢。今天,我們要來談論的是金帆信貸,它提供了一個卓越的平臺,使公務員能夠輕鬆地借款,並且享受到許多從一般銀行或財務公司難以獲得的優勢。透過金帆信貸借取公務員貸款的好處包含了簡便的申請過程、具有吸引力的低利率以及優質的客戶服務。

為何選擇金帆信貸公務員貸款

公務員借錢時,面臨的挑戰往往稍略不同於普通勞工。儘管他們擁有穩定的收入和高信譽度,但他們經常需要一個專門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貸款解決方案。這就是金帆信貸的優勢所在。

金帆信貸專門針對公務員的需求,提供量身打造的貸款方案。無論你是需要進行個人投資、支付突然的開銷或是支付孩子的學費,金帆信貸都能提供你需要的貸款額度和靈活的還款方案。

金帆信貸公務員貸款的優勢

低息

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的狀況下,低利率變得更加重要。金帆信貸的公務員貸款可以提供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利率,使公務員在償還貸款時更加無壓力。

在大多數情況下,金帆信貸可以提供低於銀行貸款的利息,這無疑使金帆信貸成為公務員借錢的最佳選擇。

簡單易明的申請過程

對於公務員來說,他們的時間往往很有限。因此,金帆信貸提供簡單且快速的線上申請過程,讓公務員可以立即取得他們需要的資金。無需複雜的文件或繁瑣的過程,只需數分鐘,你就可以申請到貸款。

優質的客戶服務

良好的客戶服務是決定銀行或金融機構品質的重要因素,金帆信貸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他們在為公務員提供貸款服務的同時,也提供專業、親切的客戶服務來解答任何問題。無論是在申請過程中還是在還款過程中,你都可以隨時得到金帆信貸的幫助。

公務員貸款,我們的首選是金帆信貸,他們以低息貸款,簡化的申請過程和出色的客戶服務贏得了公務員的信賴。

 

掌故專家鄭寶鴻導賞百年「叮叮」

掌故專家鄭寶鴻導賞百年「叮叮」談消失的拖卡、撬路員及頭等車

「叮叮……叮叮……」電車行駛時發出「叮叮」聲,提醒行人不要靠近,港島區獨有的「叮叮」聲每天此起彼落,陪伴香港人走過百年歲月。香港電車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其間經歷過車廂設計及系統改革、票價加減等,也見證香港城市發展。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也瞭如指掌,並著有《香江道貌:香港的早期電車路風光》一書。電車撬路員負責什麼工作?拖卡是什麼?石塘咀站下車的多數是什麼人?這位香港歷史「活字典」將為讀者一一解答。

「叮叮」是港島區馬路獨有的聲音。
「叮叮」是港島區馬路獨有的聲音。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瞭如指掌。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自小在港島區長大,經常以「叮叮」代步,對電車的歷史及發展瞭如指掌。
電車行駛時發出的「叮叮」聲,是透過車廂內的腳踏操控。
電車行駛時發出的「叮叮」聲,是透過車廂內的腳踏操控。

鄭寶鴻透露,早於1881年,已有外商提議在平路上興建電車,「可惜最後沒有建成,反而興建了登山的電車,就是山頂纜車。」到了1901年,英國通過於香港島興辦以電力推動的電車系統,並於1910年正式命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名稱沿用至今;1904年,首批在英國製造的26輛單層式電車運抵香港工場裝嵌,並於同年7月30日舉行啟用儀式,當天早上,時任公務局局長夫人鍾斯太太駕駛着首輛電車,由電車車廠出發,駛至軍器廠街,她的兒子則沿途不斷敲鐘,車上為嘉賓舉行了雞尾酒會,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首批電車正式投入服務。

不過,在營運初期,行人對電車及路軌非常陌生,不理解電車只能依軌行走,常因為好奇而聚集在車站,更會無故走上車,對乘客造成滋擾。鄭寶鴻笑言,由於電車當時是陸路唯一非人手操作的交通工具,大眾一度以為它是「怪物」,亦有苦力故意利用鋼軌推貨借力,阻礙電車行駛。直至1911年,政府立例禁止非法擅用電車路,這些事件才逐漸減少。到了1941年底,香港進入日佔時期,由於供電不穩定,令電車經常停駛。鄭寶鴻形容,當時「維持服務的只有十部八部」,甚至僅一至兩輛電車仍可行駛,至和平後一段時期,才完全恢復正常。

約1905年位於七姊妹區的筲箕灣道(現時的英皇道),中間為單線的電車軌,由於班次稀疏,居民常在車軌上行走。(鄭寶鴻提供圖片)
約1905年位於七姊妹區的筲箕灣道(現時的英皇道),中間為單線的電車軌,由於班次稀疏,居民常在車軌上行走。(鄭寶鴻提供圖片)

起初的電車有等級制,26輛電車中,有10輛為頭等電車,其餘16輛為三等電車,電車原擬劃分為三等。後來只設頭等和三等,當時頭等車資1毫,可載客32人;三等則收費5仙,可容納48人;後來也發展出一個車廂內有兩種等級。鄭寶鴻憶述,「全部頭等的,被稱為『西人車』;只有華人乘坐的,叫『三等車』或『工人車』;還有些前面三行是頭等,後面六行是三等,那種叫『混合車』。」直至1972年,電車公司才取消車廂的等級制度。

電車經歷逾百年變遷,車款不斷推陳出新,由第一代發展至今的第七代。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後來頂層加設帆布帳篷,到了1920年代,開始有密封的電車」。經歷日佔時期後,電車公司重新設計及改良車身,這款第五代電車又被稱為「戰後型電車」。踏入1980年代,電車公司再把部分電車翻新,有多項設計改動,例如上下推拉的玻璃窗不設木框、上層木造藤椅改為紅色玻璃纖維座椅等;至2011年,以交流電摩打取代直流電摩打的第七代環保電車投入服務。《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記載,2016年1月24日,香港電車首輛觀光電車投入服務,同年6月6日,本港首架冷氣電車88號投入試驗服務。截至現時,全港只有一架冷氣載客電車。

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
鄭寶鴻形容,首代電車只有單層,1912年電車公司才引入雙層車卡。
電車公司推陳出新,近年更推出派對電車供租用舉辦活動。(圖片來源:香港電車Facebook)
電車公司推陳出新,近年更推出派對電車供租用舉辦活動。(圖片來源:香港電車Facebook

作為長期乘客的鄭寶鴻,坦言歷年來電車的票價調整不大,算是價錢相宜的公共交通工具,「早年的頭等車費是1毫,三等票價則3仙,但普羅市民只有約5元月薪,所以一程電車車費幾乎是全日的工資」。他形容票價會隨着巴士收費調整,「因為需要與巴士公司競爭,和平後的頭等票價2毫,三等1毫,這個票價一直維持到1972年左右。」後來電車不再使用車票,改為投幣制,「我記得巴士是在1969年開始轉投幣制,電車在一至兩年後亦隨之改變,到了1976年後,巴士和電車都再沒有售賣車票了。」改行投幣制後,連帶車票收集員的工作崗位也消失,「車票收集員要為車票打洞,確保它不能被重覆使用,但到了1976年後,這個情景已不復見。」

電車曾經使用售票制。(鄭寶鴻提供圖片)
電車曾經使用售票制。(鄭寶鴻提供圖片)

在1960年代,為了應付香港人口急增對交通的需求,電車公司一度引入了十數輛單層拖卡,在繁忙時間使用。這些拖卡附設在雙層電車車尾,鄭寶鴻也曾試過乘坐,「當時是頭等收費的,但很嘈吵,而且當電車在十字路口轉彎時,『尾巴』太長,導致阻塞交通,在1980年代便取消了,行車也暢順了不少。」

約1970年近租庇利街的德輔道中。在第一茶樓門前有一輪附設拖卡的電車。(鄭寶鴻提供圖片)
約1970年近租庇利街的德輔道中。在第一茶樓門前有一輪附設拖卡的電車。(鄭寶鴻提供圖片)

電車現時使用電子感應裝置控制轉軌,但原來早於1992年前,電車選擇行車方向及轉軌依賴人手控制,曾派駐專門負責操控轉轍器和架空電纜的「撬路員」。鄭寶鴻舉例指,從前在軒尼詩道轉入波斯富街的路口,有電車員工會坐在電燈柱旁的木箱上,適時調整路軌,讓電車可以轉入跑馬地方向。撬路員的工作殊不簡單,由於電車班次頻密,他們需要聚精會神在馬路邊留意行駛狀況,以防出錯。後來電車公司改用電子轉軌系統,也再不需要撬路員操作軌道方向了。

有退休電車「撬路員」曾受訪,憶述當年的工作點滴。(圖片來源:《新報人》)
有退休電車「撬路員」曾受訪,憶述當年的工作點滴。(圖片來源:《新報人》)

鄭寶鴻憶述,雖然電車的行駛路線改動不大,但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後來因為大幅度填海,加上兩旁不斷興建新的建築物,令現時乘搭電車時,不容易見到海。「1880年,石塘咀仍是一個花崗岩石礦場,採礦後剩下凹陷的洞,而且石塘咀的地形像一個突出的嘴,所以被命名為『石塘咀』。」1903年,政府強制將近上環一帶的妓院搬到石塘咀,形成了「塘西風月」,「很多公子哥兒,晚上會搭電車來到石塘咀站下車,就是到這些紙醉金迷的場所夜夜笙歌了。」

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圖為約1920年七姊妹區附近的泳灘,旁邊的筲箕灣道(現時為英皇道)可見許多電車使用的電線桿。(鄭寶鴻提供圖片)
昔日的電車路幾乎等同海岸線;圖為約1920年七姊妹區附近的泳灘,旁邊的筲箕灣道(現時為英皇道)可見許多電車使用的電線桿。(鄭寶鴻提供圖片)
1919年位於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的屈地街電車總站,左邊可見兩輛木篷頂的雙層電車。圖中從左至右的建築物為陶園酒家、香江酒樓及兩間名為歡得和賽花的頂級妓寨,屬於「塘西風月」地帶。(鄭寶鴻提供圖片)
1919年位於山道與德輔道西交界的屈地街電車總站,左邊可見兩輛木篷頂的雙層電車。圖中從左至右的建築物為陶園酒家、香江酒樓及兩間名為歡得和賽花的頂級妓寨,屬於「塘西風月」地帶。(鄭寶鴻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