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間質」或許就是導致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的原因。(圖/翻攝自《科學報告》)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由於科學技術與解剖學的發達,人們一直以為科學家早已對人體結構研究透徹,但在27日出刊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內有一個一直被忽略的重要「器官」,且是所有器官中體積最大的一個,還是導致癌細胞會轉移至其他部位最重要的因素。
據《新科學人》(New Scientis)及《生活科學》(Live Science)報導,這次科學家發現的「新器官」叫做「間質」(Interstitium),是一個充滿液體的組織空間,分佈在皮膚表皮下方、消化道、肺、血管、肌肉、泌尿系統等器官周圍,在體內相互連接、分佈廣泛,是一個由強大柔韌蛋白質支撐的複雜腔室。另外,「間質」還能根據人體狀況膨脹或收縮,猶如緩衝器,保護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免遭損害。
在此前,由於科學家的顯微分析都涉及細胞脫水,因此少了液體支撐的腔室會變得扁平,在顯微鏡下呈現一些裂紋而被簡單假定為人工產物,所以從未被正確辨認,只以為是結締組織,但是紐約Mount Sinai Beth Israel 醫學中心的醫務人員David Carr-Locke、Petros Benias 2015年透過新型內視鏡檢查病人膽管時,意外發現一種與膽管已知解剖結構不匹配的腔體。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病理學家泰伊斯(Neil Theise)獲悉後,利用某種方式進行膽管活檢(避免樣本脫水),終於發現「間質」並不是過往以為的,只是一個比較強韌、充滿蛋白質的「牆壁」而已。
泰伊斯表示,淋巴液是一種含有抗感染白血細胞的液體,而淋巴液來源於「間質」並流入淋巴系統,因此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癌症細胞會流入淋巴系統,而且,「間質」充滿液體並在各個重要器官周圍活動,就成了癌細胞的「高速公路」。
科學家表示,「間質」結構功能獨特且唯一,符合了成為器官的定義標準,因此希望能被歸類為第80個器官,但是否能成功仍有待商榷。
泰伊斯指出,發現「間質」的存在無疑是醫學的大躍進,而且它所出現的排空狀態有望在未來成為有利的診斷工具之一,「當人體出現腫瘤時,間質就如『放水流』,為科學家研究腫瘤在人體擴散的方式開啟了另一扇窗。」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