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太快易胖、太慢易蛀牙 醫建議「最佳用餐時間」】

 

小孩吃東西快嗎?當心過重、腰圍超標、內臟脂肪高!根據日本研究發現,相較於慢慢用餐的孩子,吃飯速度快的孩子無論是BMI值、腰圍都更高,而且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風險明顯增加,但若吃飯太慢,也容易蛀牙。醫師建議,孩子一餐實際用餐時間應不超過35分鐘為原則,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吃不夠,而放任延長用餐時間。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於2017年11月針對家長進行調查,共有1891份有效問卷,發現近半數兒童都有待改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五成(52%)孩子一餐吃飯時間是建議最適宜的20~35分鐘;約兩成(21%)孩子吃太快,平均吃飯時間不到20分鐘;近三成(27%)則是吃太慢,一餐會吃超過35分鐘以上,其中約一成(12%)更會吃到一個鐘頭以上。

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根據2016年日本昭和大學研究,分析1928位12~13歲學生,吃飯速度快的孩子無論是BMI值、腰圍都更高,而且腰圍身高比大於0.5的風險明顯增加。而董氏基金會2014年調查也發現,台灣有26%國小學童的「腰圍身高比」超標大於0.5,代表潛藏腹部肥胖和內臟脂肪堆積危機,調查中甚至有同樣身高體重的國小女童,腰圍差了11公分。

董氏基金會吃飯學問大。(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專家提醒,孩子用餐時需坐定,不要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圖/董氏基金會提供,下同)

許惠玉進一步說明,2017年《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的新加坡研究觀察386位平均4歲半孩童的午餐狀況,最長以30分鐘為限,發現孩子吃得久,不一定會攝取較多熱量;但相對於吃飯速度較慢的孩子,吃較快的孩子會多吃75%的熱量,約131kcal,且吃快組孩子的BMI值、腰圍、手臂周長及皮褶厚度的肥胖度都較高,且腹部皮下脂肪相對高出26%,內臟脂肪雖也較高。

「吃飯速度太快會讓大腦飽食中樞來不及接收飽足訊息!」許惠玉說明,吃太快會讓孩子在感覺到吃飽前就已經吃過量,易導致肥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了哪些東西;狼吞虎嚥也容易造成部分孩子消化不良、胃脹氣,或不小心吞下細骨魚刺等,傷害胃腸。

另外,吃飯太慢則容易增加蛀牙風險,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部湯國廷醫師指出,根據牙科Stephan曲線,食物入口5分鐘後,口腔內酸鹼值即呈酸性,若食物在孩子嘴裡停留時間太久,容易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增加蛀牙機率。

董氏基金會吃飯學問大。(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專家建議,孩子用餐時間以20-35分鐘最佳。

湯國廷表示,孩子吃飯過慢還有許多原因,排除部分為先天體質和潛在疾病等因素,要從小培養孩子專心吃飯,並在適宜的時間長度用完餐點,父母師長應提供良好的用餐環境和建立規範,如用餐時孩子需坐定,不要「走到哪裡,吃到哪裡」、用餐時避免孩子分心,盡量減少電視、玩具等噪音和干擾。

湯國廷提醒,三餐和下午點心需定時,正餐時間至少間隔4小時,讓孩子有餓的感覺以促進食慾;兩餐之間避免提供果汁,渴的時候只提供水,用餐時間以20-35分鐘最佳。

另外,許惠玉也建議家長可替孩子量「腰圍身高比(WHtR)」,可反映腹部脂肪和內臟脂肪的堆積程度,是孩子適用的完整體位評估、健康管理的好方法。

【腰圍身高比測量方式】
腰圍身高比計算公式:
腰圍(公分)/身高(公分)

評估標準:
腰圍身高比小於0.4者(過瘦)
腰圍身高比0.4~0.5者(正常)
腰圍身高比0.5~0.6者(過重)
腰圍身高比大於0.6者(肥胖)

(et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