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C
Hong Kong
星期五, 十一月 22, 2024
Home 消費 環境教育學者眼中的「美麗香...

環境教育學者眼中的「美麗香港」

馬昀祺:看過非洲動物大遷徙,香港仍是全球最美

環境教育學者眼中的「美麗香港」 馬昀祺:看過非洲動物大遷徙,香港仍是全球最美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動物大遷徙、原始森林、水中鯊影……這些生態美景,馬昀祺通通見過。身為環境教育及生態研究學者,在求學之時,馬昀祺已踏足非洲大地,被羚羊、獅子、大象等野生動物和不同生境震撼眼球的他,仍然選擇香港作為發展環境教育事業的基地,創辦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向年輕人推廣香港自然之美。「香港的山和海,都在我們身邊,我們也享有生物多樣性,是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我在香港長大,無論如何,香港對我來說都是最美的地方。」自小在香港「通山跑」的馬昀祺這樣說。

馬昀祺自小已經「通山跑」,享受大自然樂趣。
馬昀祺自小已經「通山跑」,享受大自然樂趣。 

馬昀祺早與大自然結下不解緣。他自6歲起茹素,原因是「不想動物為我而死」;到了高中,他與朋友發掘行山的樂趣,開始到香港不同地方郊遊,欣賞自然生態。「中學第一次行山,就與同學行蚺蛇尖(被稱為「西貢三尖之首」),這是個需要些行山經驗的路徑,但那時憑着一腔熱血就出發了。」當在山上看到大浪四灣(大浪西灣、鹹田灣、大灣、東灣)時,他頓時被美景迷住,「原來香港有如此漂亮景色!」

他坦言,真正認識動植物、了解自然生態,是由在香港大學修讀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課程開始。馬昀祺形容這是一科很特別的科目,全班同學都熱愛大自然,「除了在課室上課,我們就在郊外相見,大家經常一起觀鳥觀蝶。」課程導師也積極舉辦免費戶外學習體驗,令他們感受到師生間對大自然的熱誠。

在求學時期,馬昀祺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行山觀鳥觀蝶。
在求學時期,馬昀祺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行山觀鳥觀蝶。 

《香港志:自然‧自然資源與生態》提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佔地達4.6平方公里,讓不少自然棲息地受到保護。馬昀祺走在大埔滘自然教育徑山路,隨手拈來一棵植物,便如數家珍,「這棵叫黧蒴錐,屬殼斗科,是數量相對較少的科,但其實它是香港原生植物。」他指殼斗科的果實成熟後非常堅硬,故難以吸引雀鳥進食,但雀鳥是協助傳播植物花粉的重要媒介,如無法傳播,該植物的數量便很有限,需要人手大量種植。「還沒有人來定居的時候,整個香港都是森林。目前香港的森林面積比原始時期大幅減少,如森林覆蓋率可提升至30%才較為理想」。

黧蒴錐屬於殼斗科,是香港原生植物。
黧蒴錐屬於殼斗科,是香港原生植物。 
馬昀祺對大埔滘的植物非常熟悉,圖為三椏苦,是用來製作涼茶「廿四味」的材料。
馬昀祺對大埔滘的植物非常熟悉,圖為三椏苦,是用來製作涼茶「廿四味」的材料。

「大埔滘對我來說有特別意義。」完成大學課程後,馬昀祺留在港大攻讀博士學位,其間需要協助指導教授,進行一個世界性研究項目,「就是在大埔滘設立一個20公頃的森林樣地,我們要做的事,是要將這個範圍內的每一棵樹,只要離地1.3米高、樹幹直徑達1厘米的都記錄下來。」馬昀祺是該項目的其中一位主要研究人員,那三、四年的時間,大埔滘就是他的辦公室,他和其他人員量度了近9萬棵樹,記錄了176種樹的物種,「生態學來說,植物是一個基礎,多樣性的植物才能支援多樣性的動物,例如昆蟲和鳥類等,所以大埔滘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成熟的森林,也是生態非常豐富的地方。」

馬昀祺曾於大埔滘20公頃的森林樣地,與其他人員一同記錄了近9萬棵樹的資料。
馬昀祺曾於大埔滘20公頃的森林樣地,與其他人員一同記錄了近9萬棵樹的資料。 
圖為俗稱「過江龍」的榼藤子,藤莖懸空橫掛呈扭旋翼狀,聞說可長達1公里。
圖為俗稱「過江龍」的榼藤子,藤莖懸空橫掛呈扭旋翼狀,聞說可長達1公里。
大埔滘有着豐富的生態,是郊遊的好去處。
大埔滘有着豐富的生態,是郊遊的好去處。 

馬昀祺說,日間的大埔滘有不同種類的雀鳥和蝴蝶,晚上則有兩棲類出沒;冬天來到可見到瘰螈聚集在水池繁殖,平日也很容易見到爬行類動物,如壁虎、紫沙蛇;哺乳類則有猴子、東亞豪豬及赤麂。除了大埔滘,香港其他地方也展現出生物多樣性特色,「林鳥較多出現在大埔滘,想看水鳥便可到米埔,看田鳥則可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流水響水塘、蕉坑等則有兩棲類動物;看蝴蝶則可到鳳園及小冷水。」沙螺洞、梅子林及各區的郊野公園都有不同生態,即使在市區公園,也輕易見到紅耳鵯、珠頸斑鳩及各種昆蟲。

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經常帶團到郊野認識自然生態,馬昀祺卻笑言,年輕一代未必熱愛戶外生活,「香港很多小朋友都在城市長大,患上『大自然缺失症』,甚至有些小孩連蝴蝶也害怕」。他認為作為環境教育工作者,要以熱誠感動下一代,「即使他們一開始的態度並不正面,我們更要努力和他們玩遊戲,希望他們留意戶外生態有趣的地方,慢慢他們會適應,忘記很熱和多蚊,投入活動。」馬昀祺表示,環境教育在香港仍在起步階段,他認為在正規課程主流化、大力提倡戶外教育、提升行業質素,以及在政策上訂立環境教育藍圖,均對推動環境教育有莫大幫助。

香港不同地方都呈現出生物多樣性,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與漁護署推出「郊野公園生態速查」,鼓勵市民到不同郊野公園發掘生物,並提供精美襟章作獎勵。
香港不同地方都呈現出生物多樣性,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與漁護署推出「郊野公園生態速查」,鼓勵市民到不同郊野公園發掘生物,並提供精美襟章作獎勵。

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都夢寐以求到非洲欣賞「在森林和原野」,馬昀祺也不例外。在港大求學期間,他獲得到非洲考察的機會,「第一次去了肯亞及坦桑尼亞,在一望無際的平原,親眼見到斑馬、羚羊等動物大遷徙,也首次在動物園以外見到長頸鹿、大象、河馬、獅子等野生動物,是很震撼的畫面。」第二次他到了馬達加斯加的森林,近距離接觸到狐猴、變色龍等獨有物種。後來他有機會到南非公幹,也試過潛水觀賞大白鯊,都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都會嚮往到非洲欣賞原始生態,馬昀祺也不例外。(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每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都會嚮往到非洲欣賞原始生態,馬昀祺也不例外。(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在肯亞的草原上,可窺探到獵豹的生活。(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在肯亞的草原上,可窺探到獵豹的生活。(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動物大遷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看到的畫面。(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動物大遷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看到的畫面。(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非洲考察之旅令馬昀祺獲益良多。(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非洲考察之旅令馬昀祺獲益良多。(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非洲的自然生態與香港截然不同。(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非洲的自然生態與香港截然不同。(圖片來源:馬昀祺提供) 

雖然見識過非洲的原始生態,馬昀祺仍覺得香港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香港無法與非洲比較,因為這裏是我成長的地方。我們是沿海城市,同時有着豐富的陸上資源,一下樓便看見山和海,無論郊區還是市區,也有生物多樣性,這是其他城市難以媲美的。無論如何,香港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

即使看過非洲的原始生態,馬昀祺仍然認為香港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
即使看過非洲的原始生態,馬昀祺仍然認為香港是全世界最美的城市。

*想了解更多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的活動,可瀏覽網站

 

SHARE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