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長輩也會看電視時,聲音愈開愈大聲?跟人講話時,總習慣重複別人的話?小心這些都是聽力損失的症狀,若不積極改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國外研究甚至發現,聽損老年人失智風險高出正常者5倍,醫師提醒,為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家聽力問題。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說明,聽力損失是門診常見的症狀,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千分之3新生兒為先天性聽損,幼兒期則常因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青少年和年輕人則是因為長時間使用耳機聽音樂,而造成噪音型聽損。至於中年人,可能因為各種耳部疾病可引起聽損。到了老年之後,聽力退化比率偏高,65歲約3分之1聽損;75歲則達2分之1;年逾85歲,則8成顯著聽力退化。
劉殿楨指出,聽力損失的主要症狀為與人溝通困難、聽不到或聽錯、電視聲響要開愈來愈大聲、一直要別人重複講話等;如有上述情形,務必尋求耳鼻喉科醫師與聽力師專業的協助。
若確診為聽力損失,就應該對症下藥,例如,因為耳垢栓塞或中耳積水,所造成的聽損,只要醫師將耳垢取出或積水吸出,聽力立刻獲得改善。不分中耳炎或耳硬化症患者則可經由中耳手術改善聽力。
不過,臨床顯示,超過8成聽損原因為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的病變,目前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只能藉助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來改善,但後者必須手術,且價格昂貴,使用率極低。
至於助聽器,劉殿楨認為,許多民眾對於助聽器都有著負面印象,認為戴上之後,有損形象,因此,全台僅約5%的聽損患者使用助聽器,與歐美國家相較,比率偏低。事實上,助聽器越來越先進,只需花一段時間來適應,並在正確環境下配戴,有助於與人溝通互動,減少焦慮、憂鬱,甚至跌倒、失智等風險。
劉殿楨提醒,聽力是需要維護的,使用耳機聽音樂,或工作娛樂暴露於噪音之下,盡量讓聲音轉小一點。除了避免噪音,控制全身性疾病,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減少對於聽力的傷害。
(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