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炎叫做「慢性發炎」,它是延遲性、持續性且全身性的發炎,免疫細胞一直不斷重複的招募、增殖、分化、遷移等,持續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以聳動標題寫到「秘密殺手!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而至今也有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慢性發炎與許多疾病、老化、肥胖是有關的。而慢性發炎的症狀與急性發炎來比通常較為輕微,所以不容易被察覺,但慢性發炎就如同身體的星星之火,若沒有滅掉將會繼續延燒,最後可能引發全身更大的傷害。
慢性發炎的警訊
•不明原因皮膚起紅疹或發癢
•經常打噴嚏、鼻子癢、鼻塞、氣喘、流鼻水、眼睛癢
•自體免疫疾病
•經常腹瀉
•慢性腸胃疼痛或不適
•關節腫脹、疼痛或發炎
•手掌、手腕、腳踝或腳掌有慢性疼痛
•經常膀胱或泌尿道感染
•經常感覺到疲勞、頭痛或失眠
•腹部脂肪堆積
•體重過重或肥胖
•糖尿病、動脈硬化、中風、心血管疾病
•憂鬱、記憶力減退、神經退化性疾病
•罹患癌症
•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
•曾被診斷有病毒或微生物感染 (如:EB病毒、泡疹病毒、白色念珠菌)
•經常因為細菌感染而服用抗生素
•有定期服用消炎止痛藥
•喜歡吃甜食或含糖飲料
•經常吃油炸食物、燒烤、速食
持續悶燒的慢性發炎會慢慢啃蝕身體,最終引發嚴重疾病,也了解抗發炎對於維持健康有多麼重要。
坦白說,多體驗挫折、失意等人生的必經之路,或許能成為未來成長的原動力。但若是攸關健康的問題,這類的失敗經驗最好能免則免。
看到這裡,各位應該很想問:「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在悶燒呢?」很遺憾,目前尚未出現可作為判斷標準的檢查方式。
不過,還是有個可當作線索的數值,能用來判斷人體內的發炎程度,那就是從「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質」(C-reactive protein,C-反應蛋白,以下簡稱CRP)判別。人體在發炎時,肝臟會製造出幾種蛋白質,隨著血液運送到全身,這些蛋白質統稱為CRP。一般健康檢查的血液抽樣中都有CRP這個項目,但因為標示單位和血糖或膽固醇等常見數值不太一樣(應該多數人都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會特別留意。
大家如果留著最近一次的健康檢查報告,請務必拿出來確認一下。CRP的評估標準如下:
◎ 0.30 mg/㎗以下 標準範圍
◎ 0.31~0.99 mg/ 須注意
◎ 1.00 mg/㎗以上 異常
慢性發炎的安全判斷,要比標準範圍再低一點
在一般的臨床醫療上,CRP被視為急性發炎的判斷標準。因為當身體的某處有急性發炎時,CRP數值就會瞬間飆高。例如,即使平時CRP趨近於0的人,光是罹患輕微的感冒(屬急性發炎),該數值也有可能會飆升至異常範圍。
然而,由於慢性發炎是悶燒,而非忽然出現的大火,所以CRP值通常不會突然飆高至異常程度(1.00 mg/以上),而是在「標準範圍」的高標值時就須注意。就以0.30mg/為例,雖然仍在標準範圍內,但相較之下,還是0.01mg/這種趨近於0的數值會比較令人安心。
此外,CRP檢測可分為「一般CRP檢查」和「高敏感度CRP檢查」兩種。傳統的一般CRP檢查沒辦法檢測出0.1mg/以下的數值,因此無法掌握悶燒型的輕微發炎。幸好隨著檢測技術進步,敏感度超出一般CRP檢查百倍的「高敏感度CRP」問世,現在醫界已經可以檢測出0.01mg/的數值了。
一九九九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把高敏感度CRP檢測法認定為動脈硬化(慢性發炎疾病)的指標。近年來,一般的健康檢查也開始利用高敏感度CRP評估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具體來說,只要檢測數值達0.20 mg/以上,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就會比較高。
話雖如此,由於感冒、受傷或牙周病等疾病,都會導致CRP數值攀升,所以光是從CRP指數判定體內的悶燒程度仍有欠周延。但若是患有生活習慣病(即文明病)的讀者,還是建議多留意這個數值,藉此作為判斷動脈硬化風險的標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