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你在工作中總是低效率,完成工作的時間比其他人晚,並且約會和參加社交活動總是遲到,那麼你應該有一種理性科學解釋,可以說明你的行為,以及為什麼要消除這種習慣。
研究表明,某些性格特徵會導致人們養成長期遲到的習慣,甚至當我們意識到不良後果的時候。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社會心理學家賈斯廷・克魯格(Justin Kruger)稱,對於遲到會面臨著各種懲罰,然而事實是即使有懲罰後果,某些人仍無法避免遲到。
其中的一個特徵是許多人不擅長精確地判斷一項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完成,這就是所謂的“計劃謬論(planning fallacy)”。平均而言,人們往往低估完成一項任務40%的時間。
其他研究表明,進行多樣化任務的人們更容易遲到。2003年,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擅長處理多項任務的181位紐約地鐵運營商通常都會工作交付完成時間拖後,除非他們每次只處理一件事情。
同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基於他們對時間的認知和察覺,人們可以分為A類型和B類型。A類型是成就取向型人群,他們處理工作事務時高度緊張,更傾向於準時;B類型人群傾向於處理事務推遲,很可能完成任務時會晚一些。
這項研究表明,A類型人群通常會感覺到1分鍾持續58秒,然而B類型人群通常會感覺到1分鍾持續77秒。在較長的時期,這種認知差異性將產生顯著的差距。
科學家提出改進時間利用的一些建議,如果你總是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將一項活動分解成小步驟或者事先規劃好一項任務,這樣就能更容易地測量整體所需時間。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