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澳洲學者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幼稚園學生的社交能力及情緒控制能力,會影響他們日後的讀寫和計算能力考試的成績。
據澳洲《悉尼晨鋒報》報導,對新南威爾斯州近2800間小學超過5.2萬名學生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在學前班或幼稚園時表現出擁有社會責任感、願意合作和樂於幫助人的學生,比表現出「不適應」行為的學生的分數,特別在閱讀方面的分數要高。
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是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教育心理學高級講師柯利(Rebecca Collie),研究提供了實證證據,證明了在課堂上教孩子們學習社交技能和情感技能的重要性。研究由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悉尼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將2009年進入學前班及幼稚園的學生的社交能力與情感特徵分成4類,掌握了學生們的社會教育特點和早期成績,並對他們在2012年和2014年在澳洲”NAPLAN”得分進行分析。
根據教師們的報告,其中三分之二的學生表現出最佳的「親社會」特徵,其特點是擁有積極樂觀的行為和較低「不適應」的特點。約有13%處於「焦慮」狀態的學生,在NAPLAN三個考試領域中,其得分比有「親社會」特徵的學生的分數低5-12分。
這類學生表現出高度的焦慮、普通水平的社會責任感、攻擊性的破壞行為、低水平的合作和較少幫助別人。高達14%的學生有「攻擊性」,他們的NAPLAN得分比「親社會」特徵的學生低13-20分。他們以攻擊性的破壞行為、「比普通焦慮略高的行為」以及低水平的正面行為為特徵。有5%的學生處於成績最差的「脆弱」類,他們的得分比「親社會」的學生低16-26分,其特徵是「高度焦慮、非常高的攻擊破壞性,以及非常低的適應性」。
柯利博士說這些發現反映出適應性行為水平較高的學生,能夠更好地與同伴和教師互動,更充分地參與課堂活動。
她強調:「這並不是黑白分明的研究,只顯示出學生在社會責任方面可能做得很好,研究並可以幫助教師確定學生的具體特徵,並為他們制定出更好的目標策略。」研究還發現,學生早期的社會與情感行為也與小學和中學的畢業率及成年後的心理、生理和財務狀況有關。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