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天是皮膚的殺手」,天氣一乾冷,就開始出現粗糙、脫屑,甚至容易搔癢,嚴甚的還會敏感、發紅且皸裂等,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強調,遇到這樣的症狀,「去邪」與「扶正」要兼顧,也對此提供保養之道。
奇美中醫部長許堯欽提出了「整體觀」的原則,去邪即為消除不利的因素,包含寒邪、燥邪,以及錯誤的清潔習慣;而扶正就是調理人體內在環境、改善氣血循環,雙管齊下,才能在冬天確保皮膚的健康、美麗。
許堯欽說,就傳統醫學,冬天存在不利皮膚的因子,正是過低溫度的寒邪與過低濕度的燥邪,在乾冷的氣候下,人體表皮層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失,但也造成血液循環減慢,皮脂腺、汗腺功能降低,失去了保溼、潤澤的雙重屏障。
若再加上冷風的吹拂,更會大幅減弱皮膚的扺抗力,因此在冬天,特別容易因為「寒」與「燥」而變乾糙、敏感、甚至皸裂,出現典型的「冬季皮膚搔癢症」。
許堯欽建議民眾抵禦寒邪、注意保暖,尤其幼兒、女性、老年人等有「氣血虧虛」傾向毒,或者對氣候變化適應力較差主,更要特別注意多穿衣服,防止體熱散失。遇寒流來襲,可用生薑加紅糖煮成「薑茶」飲用,補充熱量以禦寒、預防感冒,也有健胃的作用。
在食物上,可選擇熱能較高的芝麻、雞蛋、牛奶、羊肉等,藉由補充人體能量,利於皮膚細胞的再生與修復。
至於在藥物方面,可根據體質辨證來使用,如氣虛者應服黃耆、人參,血虛者則加當歸、阿膠、雞血藤等。而四肢容易冰冷發紺,陽虛體質者,可酌加桂枝、細辛等有溫陽活血通絡的藥物,保持適當、良好的氣血循環,讓肌膚隨時維持在高活力狀態。
許堯欽指出,容易燥熱助火的油炸烤物、醃臘食品,以及容易動風發癢的辣椒、咖哩、竹筍、蔥、蒜,還有不容易消化的糯米、肥肉、巧克力等,都要避免。另外,修正「過熱」、「過久」,或者其他不正確的清潔習慣,也可讓皮膚減少蒙受一些傷害。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