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C
Hong Kong
星期一, 四月 29, 2024

    天星小輪陪伴港人走過125年歲月

    天星小輪陪伴港人走過125年歲月 看清四代船身設計變化

    天星小輪是歷史悠久的渡海小輪公司,於1898年5月1日開始在維港兩岸提供服務,今年邁進125周年。天星小輪前身是九龍小輪,由巴斯人創辦,其後被九龍倉收購,其間經歷過員工罷工停航、加價騷亂及中環碼頭搬遷事件;它亦由以往用燃燒煤炭發動前進,到改裝成柴油及電力混能。天星小輪陪伴香港人走過百年歲月,即使在現代社會,它的公共交通地位已今非昔比,但它早已成為不少市民及遊客心目中的香港標誌,《國家地理旅遊雜誌》曾把乘搭天星小輪遊覽維港兩岸,譽為「人生五十個必到景點」之一,乘搭天星小輪亦是本地其中一項最廉價的觀光旅程。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提到,1852年,巴斯人米泰華拉來港,其後成立打笠治洋行及創辦九龍小輪,即天星小輪的前身。1898年5月,九龍倉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的輪船,成立天星小輪公司,天星小輪成為來往尖沙咀和港島的主要交通工具。「天星小輪」的名字,是取材自轄下船隊包含了「星」字的船名。天星小輪開辦初時,只有五艘燃燒煤炭發動的單層船隻,當時渡輪班次為40分鐘一班,往返中環畢打街及尖沙咀九龍角,船費為每位港幣5仙,逢星期一及五則暫停服務,方便船隊補充煤炭。

    天星小輪船身採用白色及綠色,象徵天和海,有上天下海之意,亦象徵連結兩者。現時船隊中的小輪均為傳統雙頭式設計,船頂煙囪上有四枚星作裝飾,但船艙內的煙囪部分已被移除,僅作維持天星傳統船隻的設計。天星小輪內部裝潢也相當「專一」,上層的白色星星長木椅、下層的木條長椅,可前後調校方向的椅背及木製地板,大部分均由1950年代沿用至今。

    天星小輪船身採用白色及綠色,象徵天和海,有上天下海之意。(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天星小輪船身採用白色及綠色,象徵天和海,有上天下海之意。(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天星小輪的內部裝潢也相當「專一」,木製地板及座椅設計均由1950年代沿用至今。(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天星小輪的內部裝潢也相當「專一」,木製地板及座椅設計均由1950年代沿用至今。(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今時今日,任何人都可以在天星小輪內選擇最舒適的位置坐下,但由於上世紀初香港階級觀念分明,天星小輪亦以種族來區分艙等,當時中國人不能乘坐頭等艙,只有外國人才能乘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為以貧富區分,後來只要有錢買票及衣履整齊,便可以乘坐頭等艙。當年的三等艙並沒有座位,船艙在下班的時間就像大笪地般,有人在賣藝,也有人在販賣貨品。這種老香港的市井風貌,在今日的天星小輪上已不復存在,而且隨着社會進步,現時天星小輪已沒有艙等之分。

    第一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一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二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二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三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三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四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第四代天星小輪(圖片來源:天星小輪Facebook專頁

    天星小輪曾發生加價爭議,引起社會一場激烈風波。1966年4月,天星小輪把頭等船費由原來的2角加價5仙,大批市民反對,其中青年蘇守忠絕食抗議,觸發九龍區騷亂及暴動,超過900人在騷亂中被捕,更一度令紅磡的渡輪服務被迫中斷。由於5仙當時又稱為「斗零」,事件又稱「斗零騷動」。《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提到,至同年4月26日,港府與天星小輪達成協議,批准自5月2日起加價,頭等座位由2角加至2角5仙,成人月票由8元增至10元。同年5月3日,港府成立委員會調查騷動事件,翌年2月21日,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認為是次騷動沒有預謀,屬自發性質,但由經濟、社會和青年問題所引發,需要加強官民溝通。

    1966年4月,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社會激烈示威,更有青年絕食抗議,其後觸發九龍區騷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1966年4月,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社會激烈示威,更有青年絕食抗議,其後觸發九龍區騷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天星小輪也曾經歷過數次碼頭搬遷,最初碼頭位於干諾道中近雪廠街,即今日怡和大廈對出、干諾道中行車隧道位置,當時的碼頭只用簡陋的茅草搭建而成。至1957年,中環碼頭搬到愛丁堡廣場位置,毗鄰當時的皇后碼頭,位於愛丁堡廣場的天星碼頭營運近50年,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到了2006年底,才遷到今日的中環七號碼頭,當年更引發了轟動一時的「保衛天星碼頭」運動,然而最終也逃不過遷拆的命運。

    2006年,天星碼頭由愛丁堡廣場遷至中環七號碼頭,引發「保衛天星碼頭」運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06年,天星碼頭由愛丁堡廣場遷至中環七號碼頭,引發「保衛天星碼頭」運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另一邊廂,尖沙咀天星碼頭的變化相對沒有中環的那麼多。1898年九龍倉成立天星小輪後,隨即將九龍倉正閘對開碼頭給予天星小輪獨家使用。1906年,位於九龍角、即今日海運大廈附近的新建天星碼頭投入服務。1910年,天星小輪投得政府因九廣鐵路總站啟用而拍賣的碼頭地皮,即今日尖沙咀天星碼頭位置,並於1957年隨愛丁堡廣場新碼頭落成而同時重建,兩層的設計沿用至今。

    隨着時代變遷,天星小輪不再是橫渡維港兩岸的唯一交通工具,加上香港城市規劃配合「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政策,令渡輪需求日減。2022年1月及2月,天星小輪公布兩條專營航線的載客量,合共只有100萬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27%。2021年,天星小輪全年載客量僅957萬餘人次,較2019年跌46%,較2018年急跌51%。天星小輪總經理周卓賢表示,巨額虧損遠超公司總資產,令天星小輪墮「負資產」行列,現時只能靠債務維持日常營運開支。今年天星小輪再度加價,於4月3日起,票價每程增加1元至2.3元,上層成人船費平日加至5元,下層則升至4元,65歲以上長者再無免費乘搭,上下層一律收2元,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市民普遍認同及接受加幅。

    天星小輪是橫渡維港兩岸的交通工具,但紅磡海底隧道通車及發展鐵路系統後,令天星小輪載客量銳減。(圖片來源: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網頁)
    天星小輪是橫渡維港兩岸的交通工具,但紅磡海底隧道通車及發展鐵路系統後,令天星小輪載客量銳減。(圖片來源: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網頁

    SHARE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按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