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個樣本呈陽性 類鼻疽爆發】女子確診類鼻疽後亡 曾祈殷透露傳染途徑 籲市民做好1件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就早前於深水埗區出現的類鼻疽感染個案,最新流行病學和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水樣本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另外93個於11月3至9日採集的環境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反應。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2016至2020年平均每年僅7.6宗,但今年已有36宗,明顯出現爆發。

 

 

 

 

 

袁國勇表示研究多月後未能確認傳播源頭,全球氣溫正不斷上升,泥土氣溫無可避免都會相繼上升,類鼻疽病菌亦增加,相信香港類鼻疽感染個案也越來越多。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天(20日)表示,中心今日晚上錄得一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新增個案涉及

 

 

早前一名80歲患者居深水埗,有多種長期病患,包括慢性腎病、糖尿病及高血壓。她出現氣促、咳嗽帶痰及胸痛,並於10月11日前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她於10月17日情況轉差,並因自身疾病急性發作而離世。她的痰液採樣樣本經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

 

 

 

根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她的死因包括急性心臟和腎臟衰竭及肺水腫,與類鼻疽無關。個案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中心發言人重申,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本港每年亦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類鼻疽主要由吸入帶有細菌的微塵造成感染,他提醒市民在「翻風落雨」後,在街邊等車時要戴好口罩,以免吸入塵土。他又指感染類鼻疽的早期病徵與感冒分別不大,潛伏期由1日至4星期不等。

 

【100幢住宅大廈納最新強檢名單 留意指定檢測日期 否則或被罰款1萬】

 

 

曾祈殷醫生也提醒,糖尿病、慢性腎病和肝病等長期病患者、免疫力不足人士、癌症患者及正服食抗排斥藥物或類固醇的人士,都屬於高危群組。若這個類別人士一旦再受感染,病情可能會急速惡化,死亡率可高達40至75%。

 

 

 

 

(綜合報道)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