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海嘯】觸動行動智慧醫療商機

儘管數位轉型的浪潮,已朝向各行各業席捲,然而論及轉型需求最迫切、改革阻力也相對巨大的產業,無疑正是醫療業。

何以醫療業走向數位化、智慧化的急迫性,比起其他行業來得高?道理很簡單,醫療保健攸關民眾的生命與健康,倘若缺乏良好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對於整體國家社會的衝擊之大,顯然不堪設想;然而隨著時勢發展,諸多源自於大環境的不利因子紛至沓來,已使得要維持「良好的醫療照護服務品質」這件事,愈來愈不容易實現。

據國外專業機構預估,時至2020年,超過65歲的老齡化人口,將佔全球總體人口的8%之譜,等於將近10人當中,即有一人是年長者,他們罹患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率不低,相對而言,也將墊高總體醫療保健支出;估計2020年全球醫療保健支出將高達8.7兆美元,足足比2017的7兆美元增加24%。

令人憂心的是,如果按照當前醫療產業的營運效率、成本控管模式、醫療資源配置方式,依舊一成不變,勢必難以撐起愈滾愈大的醫療保健需求。

高齡化現象加劇  加速醫療數位轉型

在此前提下,各國醫療業皆認為必須藉助創新數位科技,推動Health IT、eHealth或mHealth等智慧醫療與健康資訊科技,在於醫療照護、疾病管理、公共衛生監測、教育和研究等領域全面發揮功效,藉此克服資源不足的盲點,進而提升病人安全、改善醫療品質,並促進營運效率。

更有甚者,甚至開始提倡「福祉資訊科技」(Welfare IT),亟思運用資通訊科技,構築完善的銀髮照護藍圖,包含推動銀髮商業運轉、發展銀髮永續服務。當全世界的醫療業,都因為「銀色海嘯」來勢洶湧,開始大力導入eHealth與mHealth,並推動醫療數位轉型,台灣不僅無法置身事外,且需要比其他國家更為努力,只因為台灣人口結構老化的速度,遠比全球的平均值高出甚多。

前面提到,預估到了2020年,全世界超過65歲的老齡人口將攀升至8%水準,反觀台灣,早在去年(2016)底即來到13.2%,估計今年可望增加0.8個百分點,到達14%水準,時至2025年,可能突破20%大關,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

換言之,展望今後,台灣每年都將增加至少20萬名老齡人口,形成龐大的社福負擔,如果無力動用更多金錢、人力來承擔此一壓力,即需倚靠電子病歷、雲端數位化診療服務、遠距醫療照護、行動醫護系統、及穿戴式裝置等數位科技應用,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醫療服務,大幅改變未來醫療模式,如此才可望有效彌平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並藉由創新技術同步提升預防、監測及治療綜效,展現更多潛力來改善診斷效果與降低成本。

談到醫療數位轉型所需要的關鍵數位科技,其實與其他產業並無太大差別,同樣都以「SMAC」為基底,它們依序是社群、行動、分析、雲端運算,意在協助醫療保健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改善品質;放眼全球,在醫療業透過綜合或獨立採用SMAC相關技術的運用,因而產生具體成效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

譬如位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Concord Hospital,利用RFID追蹤醫療或手術用品的流向,使得病床閒置率大減13%,尤其諸如外科、急診或加護病房(ICU)等費用較高的單位,病床閒置率的降幅更為顯著。

至於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更是將SMAC的應用發揮到極致,得以大幅強化病患旅程之照護。針對Social部份,BIDMC的護理團隊及病患,皆可在共享的維基百科醫療記錄裡頭,添加註釋及評論他人的條目,此舉提高病患對於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提高了保留率;針對Mobile方面,BIDMC透過行動裝置獲取醫療記錄與訊息,同時還可連接到病人家中用於追蹤體重或運動持續時間的資訊設備。

而在Analytics方面,BIDMC善用大數據分析,藉以比較治療模式及已建立的護理指南等,俾使護理管理團隊能夠根據分析報告,就其間的落差項目進行審查,接著擬定改善方案,根據實際需要啟動遠距醫療訪問、預約、測試,藥物調整或其他服務。有關Cloud部份,BIDMC則藉由雲端建立共享病歷平台,期望讓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訊息分享變得更加容易與迅速。

藉助行動醫療  為病患提供更優質服務

總括而論,SMAC對於病患旅程中的各個階段,皆能帶來顯著的影響。比方說蘋果(Apple)的HealthKit健康數據平台,可整合穿戴與非穿戴式智慧裝置、Apps,不僅提供分析性通知,也方便使用者據此進行社群溝通,終至發揮預防性照護與保健功效。

再者如Watermark Medical的ARES(呼吸暫停風險評估系統),亦同樣透過一個整合式平台,輔以穿戴式智慧裝置,藉以偵測病患的潛在睡眠問題(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適時提出告警。

此外,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所主導的CancerLinQ計畫,係由65個研究團隊的1,200餘位臨床腫瘤醫學專家共同參與,旨在連結臨床數據與基因體數據,透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個別癌症病患的特點,據此產生最有效率的治療方法、意即最有效用的處方,終至優化醫療決策品質。

另一方面,微軟藉由Kinect體感技術,在復健方面發揮顯著作用,主要是由於復健過程需要長期重複相同動作,往往會讓病人覺得無趣、乃至疏忽或放棄,惟一旦結合運用Kinect與虛擬實境,病人在家中做復健時,即可藉由螢幕清楚捕捉自己的影像,確知其所執行的復健動作是否正確,更有甚者,還可依據個別病患中風後的障礙程度,調整遊戲的困難度,藉此讓病患不致產生挫折感,有助於提升復健的動機,不斷期待下一次的復健、而非視復健為畏途。

至於Dotcom公司,則推出Dexcom G4 PLATINUM,是一款微創連續監測血糖儀,其將感測器置於使用者皮膚下,監測血糖水準,與感測器相連的轉換器,負責將血糖變化資訊,藉由無線傳輸予接收器。

深究Dexcom G4 PLATINUM運作原理的奧妙之處,在於淺表皮膚組織液的葡萄糖濃度,其實會與血液葡萄糖濃度之間呈現相當穩定的關係,而Dexcom G4 PLATINUM採用類似於血糖試紙檢測原理,透過植入皮下的微型葡萄糖氧化酶電極感測器,與組織液當中的葡萄糖接觸並發生反應,進而把化學信號通過電極,轉換為可被監測的電信號,再經由特定的演算法處理,最終成為接收器所顯示的血糖值。

另值得一提的,Dotcom也因應上述極其創新的血糖儀,搭配推出Dexcom Share手機軟體,並已在2015初獲得美國FDA認證;Dexcom Share的作用很明確,即是將動態血糖監測儀(CGM)上的數據,即時分享至iPhone等行動裝置,以利醫護人員能透過遠端監測方式,隨時掌握患者的血糖變化趨勢,儘管Dexcom Share與其他CGM一樣,都不能替代指尖採血來決定胰島素劑量,同時也需要透過指尖採血檢測來進行CGM系統校正,因此不能算是醫療首選的血糖顯示設備,但對於協助醫護機構監督病患、提升高風險照護管理效率,仍具有莫大效益。

(原文:物聯網)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