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日日敷,但你確定你用的是安全嗎?現在就是要告訴你敷面膜要小心!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2至6月,從門市及網上平台購入28款面膜,涉及25個品牌作檢測。28個樣本中,20個為片裝紙面膜,8個為軟膏狀、泥狀或啫喱狀(塗抹式)面膜,當中包括了睡眠面膜及具不同效能如保濕、舒緩、滋潤、祛斑、修復、淨白面膜。
結果發現,2款台灣產的片裝紙面膜,含歐盟禁用的防腐劑Methylisothiazolinone(MIT),有機會引發接觸性敏感反應;另有1款法國產塗抹式面膜,在斑馬魚胚胎急性毒物接觸測試中,令魚胚胎出現心臟水腫;同時在轉基因鯖鱂魚慢性毒物測試中,令逾半魚胚胎死亡。
於28款面膜樣本檢測中,以上25款被評為綠魚品質卓越, 通過水中銀三重測試包括魚胚胎急性、慢性毒物測試及國際成分篩查
市面出售的2款台灣面膜,含有歐盟禁用防腐劑;另有1款法國產的面膜則未能通過慢性及急性毒測試;有4款面膜更含5種或以上可致敏化學成分。皮膚科醫生指,面膜標榜功能愈多,化學成分愈複雜,如聲稱有「美白」、「收毛孔」等多功能,愈有機會產生混合效應,誘發皮膚炎。
28個樣本中有4個含5種或以上常用可致敏化學成分,包括防腐劑、酒精及香料等;但當中75%仍通過急性及慢性毒測試。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解釋,面膜中含致敏成分多,不代表毒性特強,「當中致敏成分比例較輕者,有機會通過毒理測試,惟要注意若長期使用含多種化學成分產品,有機會產生混合效應,誘發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科專科醫生蔣頌儀指出,聲稱功能愈多面膜便愈有機會致敏,「如聲稱可美白、收毛孔面膜,多含A酸或水楊酸,長期頻密使用可致角質層變薄,加速皮膚水份流失,容易致敏。」她又提醒,芳樟醇(Linalool)、檸檬油精(Limonene)等已被歐盟列為可致敏香精,使用時要留神,「要留意自己膚質,若油性肌忌用滋潤面膜,否則易塞毛孔,令暗瘡出現。」
她又提醒,當試新面膜產品時,可先將小量面膜貼或抹在不當眼位置,如面頰旁和頸部,待10至15分鐘後無出現過敏才敷全面,而且面膜不宜敷太長時間,亦要留意產品標籤建議時間,「每周僅需敷2至4次,每次10至15分鐘。若敷時間過長,面膜上的水份易令表皮層溶化,反而減低皮膚鎖水功能。」而有濕疹者更應小心選用面膜。
(左)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先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醫生(右) 提醒部分面膜含5種或以上可致敏成分需特別關注
綠魚安全購買榜單
(綜合報道 / 水中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