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理學協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有研究指出,小朋友喺做錯事時,家長嘅態度,喺會影響小朋友嘅學習發展的。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家長嘅態度喺負面、激動、憤怒嘅話,小朋友喺長大之後,情緒會比較差,而且會缺乏學習自信。相反,如果家長嘅回應較為正面,帶鼓勵性,小朋友長大之後就更能學會自我反省。
而且,小朋友做錯事,家長一味責罵、處罰根本無補於事,反而降低佢哋嘅自我認同感,甚至令佢培養出負面情緒。教導小朋友嘅過程中,家長要學會壓制自己嘅情緒,萬萬不可把情緒發洩在小朋友身上。而那些「你真係無用」、「點解你會咁蠢」之類的責罵說話,更加是萬萬不可以說出口!
相比動不動就責罵小朋友,家長應當先聆聽小朋友咁做嘅原因。
1. 美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專家薩堤亞亦曾提到,父母的打罵會令子女誤以為這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便會朋友、同學做出相同的行為。到了他們長大成人,擁有自己的家庭後,亦會用相同方法對待小朋友,造成惡性循環。
2. 做錯事,父母都不會聽、不會加以了解;只要一解釋就會被視之為駁嘴,久而久之,種種原因只會令子女變得更加反叛,更加難教。
3. 每一次小朋友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家長就會挑剔、責罵,孩子不但會感到自卑,而且會令他們不懂得作出反思。父母每一次只會不問因由地鬧,試問孩子又怎會肯作出檢討呢?
4. 先聆聽後教訓,其實是一個培養同理心的絕佳方法,因為在過程當中,起碼可以令小朋友知道,父母曾經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去想、去關心他們的感受、去嘗試了解他們的想法。
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
1. 放下父母的身份去溝通
不要用爸媽的身份去命令他們聽話,嘗試用一個朋輩的角度,去跟他們溝通。父母總以為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話,才算是尊敬、孝順的表現,往往會用上對下的態度去溝通,但這反而會激化小朋友的反抗機制。家長要明白,「命令」是不可能教好孩子的,「溝通」才是可行的辦法。
2. 細心聆聽孩子的想法
見到小朋友做錯事,家長第一下反應當然會十分生氣。但請記住,不要馬上就大聲斥責。家長要學會理智地、富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解釋,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假如事後發現原來他們是受錯誤觀念影響,才應該用循循善誘的態度,加以糾正。
3. 慢慢講道理
子女年紀尚小,人生閱歷和經驗少,有些事情他們不明白,是很合理的。家長要記住不要斥責他們「點解咁都唔明」,應嘗試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慢慢說出道理。如果有需要,加入真實例子和故事來說教,效果更佳。
4. 讓孩子自我反思
當孩子做錯事,家長的教導固然重要,但在這之前,其實可以先給予他們自我修正和反思的機會。如果每次家長都出手改正,孩子不可能從錯誤中學習。「哪裏做得不夠好?」「如何可以改正過來?」家長可以適量地介入,用問題引發子女們的內省。而這個過程很需要父母的耐性和包容。
5. 教導孩子正確發洩情緒
家長之所以會發脾氣,很多時是因為見到小朋友做錯事後,哭鬧扭計。所以家長可以教導他們如何發洩負面、不安的情緒。譬如可以教他們透過散步、做運動、深呼叫等,先平服心情。而揮拳、打人、亂踢東西則是絕不可以做出的發洩行為。
(oh!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