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唔算肥但小腹凸凸?】六種症狀顯示你可能係…

    頭痛需醫腳,腳痛反而要看頭。這是為什麼呢?現代筋膜學說發展後,我們漸漸了解:全身筋膜彼此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長期久坐致肌肉失衡 引發骨盆問題
    前面提過,胸椎需要高活動度,人體才能正常運作。但因久坐常導致活動度不足,因此需要積極增加活動度。據門診統計,下背痛是骨科、復健科就診率第一名。

    堡醫生在看診時,有時甚至會連續出現5個病號都是下背痛患者,其中約六到七成皆有骨盆不正的問題。

    久坐導致胸椎僵硬、肌肉失衡:胸椎在人體結構中連結了頸椎、腰椎、肩胛骨等,是連結的重要橋樑。人體藉由筋膜的互相連接,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一處失能,極可能導致其他處的關節問題。你可能不知道,手肘痛、網球肘甚至可能是胸椎問題所致。

    久坐導致骨盆前傾、骨盆歪斜:

    長期久坐會造成肌肉失衡引起腰痛,又稱「下交叉症候群」,與上交叉症候群十分類似,過度短縮無力與過度伸長無力的肌群,正好呈現交叉狀。久坐導致背部的豎脊肌緊縮、屈髖肌緊縮,臀大肌無力、核心肌群無力,而且這樣的肌肉緊縮問題,會使骨盆產生往前旋轉的應力,便造成惡名昭彰的「骨盆前傾、骨盆歪斜」問題。這時要放鬆緊縮的肌肉、加強無力的肌群,才能矯正骨盆的狀況。

    骨盆前傾:腰椎破壞n部曲是這樣進行的:腰椎肌肉僵硬 →腰椎曲度過大/消失→腰椎小面關節退化→椎間盤壓力變大→椎間盤脫水退化→腰椎神經受壓迫、腰椎關節骨刺退化⋯⋯如此引起不可逆的變化。

    骨盆後傾:因骨盆後傾引起的腰痛患者較少,約占2成左右,通常與坐姿不良相關。

    患者常因懶人坐姿、沙發太軟,使得後側筋膜緊繃,將骨盆往後拉而旋轉過多。

    這種狀況也不利於脊椎的排列,會使腰椎原本的微向前曲度消失,造成腰椎關節壓力過大,而產生腰痛等狀況。

    這時要積極地放鬆腰部、臀部緊繃的肌群,以及加強核心訓練,回復骨盆中立位置。

    骨盆前傾、骨盆歪斜可導致6種症狀
    1. 小腹凸出+骨盆外擴+宿便累積:很多骨盆前傾的女生其實並不胖,但下腹部看起來就是很大。

    這些女生通常也為排便不順、宿便累積所苦。

    平均統計,矯正骨盆前傾後,腰圍平均可以少 2.3吋,有些人甚至可以少到5吋之多!

    許多骨盆前傾的患者接受X光檢查時,常可以看到很多宿便累積,代表腸胃蠕動能力不佳。這些都是骨盆前傾的影響。

    2. 腰部僵硬、痠痛:骨盆前傾會造成後腰部關節壓力大增,因而腰痛。嚴重時要扶著腰才能站起來。

    3. 呼吸不順、肩頸痠痛:骨盆前傾抑制了呼吸肌,也就是橫膈膜,使之無法順暢運作。

    這時候呼吸就要靠頸部肌肉用力收縮取代,長期便造成肩頸肌肉僵硬、反覆痠痛。

    4. 兩邊臀部不對稱:若有細心觀察,會發現滿多人有屁股大小邊的問題。

    這其實是骨盆歪一邊,使左右臀肌無法正確施力所致。又稱為「臀肌失憶症」。

    5. 大、小腿易痠痛:骨盆前傾藉由筋膜的影響,使大腿、小腿無法在原來正確的位子上,就需要肌肉額外的用力將其拉回,因此導致大、小腿筋膜容易痠痛。

    6. 假性長短腿:試想骨盆若倒向一邊,腳當然會感覺一長一短。

    但這其實不是真正的長短腳,不需要貿然使用鞋墊矯正,而需要治療根本的骨盆歪斜問題。

    足底筋膜炎不只是足底肌鍵點發炎
    全身筋膜是相連的,受傷時並不能只處理引起疼痛的那個點。以足底筋膜炎為例,從前的觀念認為:足底筋膜是單純一個肌腱筋膜點發炎,以及足跟骨刺的問題。

    其實並非如此單純。足底筋膜炎除了發炎點的疼痛之外,更像是一種過度使用的退化性肌腱炎,並且與足底肌肉、小腿肌肉的筋膜之間拉扯的力量有關。

    因此,體重過重、過度使用、小腿緊繃、扁平足、高足弓的因素皆要考慮進去。堡醫師在診間檢查足底筋膜炎患者時,除了發炎的肌腱點外,也會檢查是否有高低足弓、足部小肌肉、小腿後側及前側筋膜僵硬的問題。

    現代筋膜學說發展後,我們漸漸了解:腳底前後側的筋膜、小腿後的筋膜都是相連的。

    此筋膜甚至相連到內臟、頸部以及頭部!全身筋膜彼此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有時頭痛需醫腳,腳痛反而要看頭!

    許多人在下肢筋膜改善後,腸胃功能、骨盆、頸椎問題也一併好轉了。

    足底筋膜炎成因,是累積性的筋膜使用過度造成緊繃問題,治療時除了針對肌腱附著點(著骨點)外,還需要放鬆鄰近筋膜張力,以及矯正身體力學的問題,也就是扁平足、高足弓要合併一起治療,否則每天日行萬步,造成足底筋膜再次受傷,破壞大於重建速度,當然無法康復。

    足底長期承受全身的重量,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足部不健康的人,肩頸、背部遲早出現問題!

    (大紀元)

    SHARE